(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治男子得鬼魅欲死,所见惊怖欲走,时有休止,皆邪气所为,不能自饱,九物牛黄丸方。
荆实(人精也) 曾青(苍龙精也,研) 玉屑(白虎精也,研) 牛黄(土精也,研)雄黄(地精也,研) 空青(天精也,研) 赤石脂(朱雀精也) 玄参(真武精也) 龙骨(水精也,各一两)
凡九物,名曰九精,上通九天,下通九地。
上捣下筛,蜜和丸如小豆,先食吞一丸,日三。稍加,以知为度。忌羊血。(《外台》卷十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之方。
灸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壮,不止至十四壮便愈。(《外台》卷十三)
治卒中邪魔方
雄黄末吹鼻中。(《本草纲目》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