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产后血晕,全不省人事,极危殆者,用韭菜切,入有嘴瓶内,煎热醋沃之,以瓶口对产妇鼻孔熏之,即醒。
一方如觉晕,即以醋 面,醒来,仍与醋细细呷之。又以醋涂口鼻,并置醋于旁,使常闻其气。
一方麒麟竭一两,细研为末,非时温酒调下。(二钱匕)
一方红花一两,捣为末,分作二服,酒二盅,煎取一盅,并服。如口噤,斡开灌之,速效。
一方用红花三两新者,无灰酒、童便各半升煮取一盏,服之。
一方用苏木三两细锉,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瘥。无苏木,取绯衣煮汁服之,亦得。(以上俱破血轻剂。)
牡丹散治产后血晕,闷绝口噤,则斡开口灌之。
牡丹皮 大黄(煨) 芒硝(各一两) 冬瓜子(半合)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上锉,每服五钱,水三盅煎至一盅半,去滓,入硝又煎,分二服。(用到硝黄,法亦极矣,宜慎之)
产书一方治产后心烦,手脚烦热,气力欲尽,血晕,连心头硬,心寒热不禁。
接骨木破之,如算子大一握,以水一升煎至半升,分温二服,或小便数,恶血不止,服之则痊。此木煎三遍,其力一般,此是起死之方。(以上二方俱重剂,点滴不出者宜用。)
以上治恶血攻冲昏晕之剂。
荆芥散治产后风虚血晕,精神昏昧。
荆芥(一两三钱) 桃仁(炒,五钱)
上为细末,温水调下三钱。微喘,加杏仁炒,甘草各三钱。
一方治产后血晕,用荆芥穗为末,童便调下二三钱,极妙。
一方用多年陈荆芥穗灯烟上燎焦黑存性,每服三钱,童便少酒调下,极妙。
一方治产后血晕,身痉直,戴眼,口角与目外 向上牵急,不知人,取鸡子一枚,去壳取清,以荆芥末二钱调服,仍根据次调治。(荆芥气虚人不可服。)(接此乃肝热生风之候,由血虚而肝急也,然痉与戴眼俱属太阳,要知之)
以上治风虚血晕之剂。
仓公散治产后血厥而冒。
瓜蒂 藜芦 白矾(各一分) 雄黄(半分)
上为末,每用少许吹鼻取嚏,内服白薇汤。(取嚏治痰,先通其壅,后补其血也,妙妙)
白薇汤治产后胃弱不食,脉微多汗,亡血发厥郁冒等证。
白薇 当归(各六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一钱半)
上切,分作二帖,水煎服。
以上治血厥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