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处方上逐渐消失的字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原载于《江苏中医》1997年第7期

    大概从明代中叶开始,医生处方时每味药至少要写3个字,讲究的为4个字,内中除了药名之外,还冠之以产地、规格、质量等要求的字,可惜现在逐渐地消失了。幸而炮制要求的字,如炒、炙、漂、煅、焦……等还保留着。

    属于产地要求消失的字,有:“潞”党参(指产于潞州的党参,为道地药材);“滁”菊花(指产于滁州者);“广”陈皮(产于广东);“藏”红花(产于西藏);“川”桂枝(产于四川);“怀”山药(产于河南怀庆地区);“宣”木瓜(产于宣州);“苏”薄荷(产于江苏);“云”茯苓(产于云南);“西”黄芪(产于山西、陕西);“雅”黄连(产于四川洪雅地区);“蒙自”肉桂(产于云南蒙自县);“新会”皮(产于广东新会的橘皮)等等。

    属于规格要求消失的字,有:“大”熟地、“奎”白芍、“京”元参(大、奎、京均指选用大的药材);“小”生地、“细”生地、“子”黄芩(小、细、子均指选用小的药材);“肥”知母(指选用肥胖的药材)等等。

    属于质量要求消失的字,有:“鲜”佩兰(要求新鲜之品);“陈”香椽(要求愈陈愈好);“光”杏仁(必须去净皮);“净”麻黄(不留杂质);“香”白芷(香气未失);“淡”竹叶(只取淡竹的叶)、“淡”苁蓉(味淡者为上品);“拍”马勃(拍尽灰尘者);“粉”甘草(以折断时有粉样物,手感滑爽为佳品);“明”天麻(饮片透明);“灵”磁石(有吸铁作用者);“花”摈榔(饮片出现美观的花纹者);“嫩”角针(选用新嫩者);“霜”桑叶(经霜者);“六”神曲(六月六日制作者为佳品);“九节”菖蒲(一寸中有九节者为佳);“九孔”石决明(以九个疣状吸水孔者为佳);“二青”竹茹(竹子最外一层称头青,头青与竹肉之间者称二青,可供药用,现在的竹茹很多是竹肉,实无药用价值)等等。

    类似以上所列的中医处方常用字,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中青年中医可能已“莫明其妙”了。使老中医多少有些对王羡之(303-361)的“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见《兰亭集序》)予以共鸣。

更多中药材
  •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