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虞氏曰∶脉经云,诊其脉,手少阴之脉动甚者(手少阴动脉,诊在神门,于左右手掌后内侧横纹下,与关相对者是),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尺脉更真),按之不绝,当妊子也。又曰∶妇人妊娠、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三月手少阴脉养之,四月手少阳脉养之,五月足太阴脉养之,六月足阳明脉养之,七月手太阴脉养之,八月手阳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足太阳脉养之,是以诸经脉,各养三十日也。若夫至期当养之经,虚实不调,则胎孕为之不安,甚则下血而堕矣。夫手足十二经,气血盈亏不同,如手足厥阴、太阳少气多血,手足太阴、少阴少血多气,手足少阳气多血少,手足阳明气盛血多,安胎之法,宜各按月根据经,视其气血虚实而调之,庶无胎堕之患。其或感冒风寒,别生异证,又宜各按法而调治之。(如此治皆得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虞氏曰∶脉经云,诊其脉,手少阴之脉动甚者(手少阴动脉,诊在神门,于左右手掌后内侧横纹下,与关相对者是),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尺脉更真),按之不绝,当妊子也。又曰∶妇人妊娠、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三月手少阴脉养之,四月手少阳脉养之,五月足太阴脉养之,六月足阳明脉养之,七月手太阴脉养之,八月手阳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足太阳脉养之,是以诸经脉,各养三十日也。若夫至期当养之经,虚实不调,则胎孕为之不安,甚则下血而堕矣。夫手足十二经,气血盈亏不同,如手足厥阴、太阳少气多血,手足太阴、少阴少血多气,手足少阳气多血少,手足阳明气盛血多,安胎之法,宜各按月根据经,视其气血虚实而调之,庶无胎堕之患。其或感冒风寒,别生异证,又宜各按法而调治之。(如此治皆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