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入臼捣之,以细筛去尘屑,每入石臼捣取,洁白为上,须令焙大燥,则灸有力,火易燃。如润,无功。
《证类本草》云∶出明州。《图经》云∶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令在处有之,惟蕲州叶浓而干高果气味之大,用之甚效。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溪曰∶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上行,入药服则下行。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入臼捣之,以细筛去尘屑,每入石臼捣取,洁白为上,须令焙大燥,则灸有力,火易燃。如润,无功。
《证类本草》云∶出明州。《图经》云∶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令在处有之,惟蕲州叶浓而干高果气味之大,用之甚效。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溪曰∶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上行,入药服则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