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榕树胶汁

    《中药大辞典》:榕树胶汁拼音注音Rónɡ Shù Jiāo Zhī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桑种植物榕树树脂

    功能主治

    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赤眼,煲粥冲食。"

    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目翳,消瘰疬。"

    用法用量

    外用:折嫩枝流出的乳汁涂患处,内服:煮粥食。

    复方

    ①治唇疔:榕树乳汁调醋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②治牛皮癣:榕树乳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榕树胶汁拼音注音Rónɡ Shù Jiāo Zhī出处

    出自《岭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microcarpa L.[F.retusa auct.non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割伤树皮,收集流出的乳汁。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林缘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牛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2mm;托 叶披针形,长约8mm;叶片草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 或倒卵形,长3.5一8scm,宽3-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 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线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 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微红 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近匙 形,雄蕊1,花药与花丝等长;瘦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广匙 形,花柱侧生,短;雌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与瘿花相似,但较 小,花柱侧生,短于子房,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4-11月。

    性味

    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明目去翳;解毒消肿。主赤眼;目翳;瘰疬;唇疔;牛皮癣;赘疣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粥食。外用:适量,涂敷。

    复方

    ①治唇疔: 榕树乳汁调醋涂患处。 (《福建中草药》)②治牛皮癣: 榕树乳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赤眼,煲粥冲食。

    2.《南宁市药物志》:退目翳,消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枝叶:苦,平。果:酸、甘,平。功能主治枝叶:主治偏头痛......
  •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别名乌饭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laetum Diels[V.mandarinorum Dielsvar.laetum(Diels)Metc......
  • 《中药大辞典》:饱饭花枝叶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治偏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饱饭花枝叶......
  • 《全国中草药汇编》:驳骨丹拼音注音Bó Gǔ Dān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来源为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
  • 《中药大辞典》:驳骨草拼音注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杂木林中阴湿处,及山坡下部。分布云南、广西等地。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