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冯氏锦囊秘录》 香附子

    作者: 冯楚瞻

    一名莎草根。禀天地湿燥之气,兼得乎土金之味,故味苦甘、苦辛微温,无毒。入足厥阴气分,亦入手太阴经。气浓于味,阳中之阴,降也。血中之气药,能行十二经八脉气分。入凉血药,宜童便浸透,炒黑;入行血气药,宜酒浸透炒;调敛气血药,宜醋浸炒黑;入消食去滞药,不制炒黄,捣碎。

    香附子,快气开郁,逐瘀调经,霍乱吐逆,疏肝运脾。宿食可消,泄泻能固便。

    制,调血热经瘀;炒黑禁崩漏下血,妇人血气方中所常用者也。开郁散滞则有功,精血枯闭所当忌。若月事先期,血虚内热者禁用。时珍曰∶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川芎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三棱、蓬术则消磨积块,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艾叶则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而不宜于男子者非也。

    主治(痘疹合参) 开郁行滞气消食,助胃调经,兼能逐去凝血。炒黑又能止血,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凡血气药中所必用,妇人之要药也。但性燥而香,味辛而苦,独用久用,甚能动火耗血,不可不知。

    按∶香附子女科仗为主药者,以妇人多郁多滞耳。然味辛性燥,多服久服,必损气血。若调经药中用之,必童便浸炒稍差,更兼归地,方无虑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