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生地黄汁三斗,东向灶苇火煎三沸,纳清漆二升,以荆匕搅之,日移一尺,纳真丹(铅粉,三两),复移一尺,纳瓜子末三升(即冬瓜子),复移一尺,纳大黄末三两,微火勿令焦,候可丸,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浊血下鼻中,三十日诸虫皆下,五十日百病愈,面色有光泽。
又方漆(二升) 大黄(六两) 芜菁子(三升,末) 酒(一升半)
上四味,以微火合煎,令可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十日浊血下出鼻中,三十日虫皆烂下,五十日身光泽,一年行及奔马,消息四体安稳,乃可服草药。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生地黄汁三斗,东向灶苇火煎三沸,纳清漆二升,以荆匕搅之,日移一尺,纳真丹(铅粉,三两),复移一尺,纳瓜子末三升(即冬瓜子),复移一尺,纳大黄末三两,微火勿令焦,候可丸,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浊血下鼻中,三十日诸虫皆下,五十日百病愈,面色有光泽。
又方漆(二升) 大黄(六两) 芜菁子(三升,末) 酒(一升半)
上四味,以微火合煎,令可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十日浊血下出鼻中,三十日虫皆烂下,五十日身光泽,一年行及奔马,消息四体安稳,乃可服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