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燥为肺金之本。以肺为华盖,处于高原,故燥必由肺先受之。燥金受热化以成燥涩,由风能胜湿,热能耗液而成燥也。燥于外则皮肤皱折,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焦干,燥于下则便尿闭结。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谓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究其实皆肺燥不润,则脾自枯,血自槁,精自竭,肠自涸,因肺燥而随之俱燥,理宜然也。稚年秋令感伤,又与成人不同,故列伤燥病。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燥为肺金之本。以肺为华盖,处于高原,故燥必由肺先受之。燥金受热化以成燥涩,由风能胜湿,热能耗液而成燥也。燥于外则皮肤皱折,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焦干,燥于下则便尿闭结。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谓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究其实皆肺燥不润,则脾自枯,血自槁,精自竭,肠自涸,因肺燥而随之俱燥,理宜然也。稚年秋令感伤,又与成人不同,故列伤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