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木瓜根

    《中药大辞典》:木瓜根拼音注音Mù Guā Gēn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

    性味

    《纲目》:"酸涩,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日华子本草》:"治脚气。"

    ②《本草图经》:"根、叶煮汤淋足胫,可以已蹶。"

    ③《分类草药性》:"风湿麻木,泡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木瓜根拼音注音Mù Guā Gēn英文名Root of Common Floweringquince出处

    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皱皮木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C.lagenaria (Loisel.) Koid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

    原形态

    皱皮木瓜 落叶灌木,高约2m。枝条直立开展,有刺,小枝圆柱形,微屈曲,无毛,紫褐色或黑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9cm,宽1.5-5cm,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齿尖开展,无毛或下面沿叶脉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cm;托叶大形,草质,肾形或半圆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无毛。花先叶开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粗,长约3mm或近于无柄;花直径3-5cm;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直立,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延伸成短爪长10-15mm,宽8-13mm,猩红色,稀淡红色或白色;雄蕊45-5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或稍有毛,柱头头状,有不明显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4-6cm,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明显斑点,味芳香;萼片脱落,果梗短或近于无梗。花期3-5月。果期9-10月。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酸涩;温;无毒

    功能主治

    祛湿舒筋。主霍乱,脚气,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脚气。

    2.《本草图经》:根、叶煮汤淋足胫,可以已蹷。

    3.《分类草药性》:风湿麻木,泡酒服。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别名白花刺(《贵州草药》),苦刺花(《文山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根。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或草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河......
  •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叶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刺花“条。化学成分叶含香叶木甙。性味《贵州草药》:“苦,平。“功能主治《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毒肿。“用法用量外......
  • 《中国药典》:白前拼音注音Bái Qián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ev......
  • 拼音注音Bái Lè别名五加皮、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的根皮。夏、秋季采挖根......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千层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别名玉树、千层皮来源桃金娘科千皮层属植物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 L.,以树皮及枝叶入药。全年可采,阴干。性味叶:辛,微温。皮:平。功能主治叶:芳香解表,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