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酸、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
本品能清肺润燥,生津解渴。故临床上用于肺热燥咳,可与沙参、麦冬等配伍;用于热病伤津及消渴等症,可与麦冬、知母等配伍。
2.用于痈肿疮疡
本品对疮疡未溃者有消肿作用,已溃脓出不畅者有排脓作用,但均以热毒炽盛者为宜,常与连翘、蒲公英、浙贝母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天花粉、花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天花粉与芦根都能清热生津,治口渴津少,舌质正常,不必具有苔剥质绛的现象,辨症属于气分伤津,为伤阴之初起。但天花粉力量虽较芦根为弱,而生津的作用则胜过芦根,又可用于痈肿疮疡,能消肿排脓。
【方剂举例】滋燥饮《沉氏遵生》:天花粉、天冬、麦冬、生地、白芍、秦艽治肺燥咳嗽,口燥作渴。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酸、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
本品能清肺润燥,生津解渴。故临床上用于肺热燥咳,可与沙参、麦冬等配伍;用于热病伤津及消渴等症,可与麦冬、知母等配伍。
2.用于痈肿疮疡
本品对疮疡未溃者有消肿作用,已溃脓出不畅者有排脓作用,但均以热毒炽盛者为宜,常与连翘、蒲公英、浙贝母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天花粉、花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天花粉与芦根都能清热生津,治口渴津少,舌质正常,不必具有苔剥质绛的现象,辨症属于气分伤津,为伤阴之初起。但天花粉力量虽较芦根为弱,而生津的作用则胜过芦根,又可用于痈肿疮疡,能消肿排脓。
【方剂举例】滋燥饮《沉氏遵生》:天花粉、天冬、麦冬、生地、白芍、秦艽治肺燥咳嗽,口燥作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