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学》 芦根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胃热,生津止渴。

    【临床应用】用于温热病高热口渴,胃热呕吐,以及肺热咳嗽、痰稠而黄等症。

    温热之邪,袭于肺络,则为肺热咳嗽、犯于胃腑,则见津少口渴;如影响胃气通降,则上逆而呕恶。芦根能清肺胃热,且有生津作用,故适用于肺胃郁热的症候。在临床应用方面,本品常配合麦冬、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配竹茹、枇杷叶以清热止呕;配瓜蒌皮、知母、浙贝以清肺止咳;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脓。

    【处方用名】鲜芦根、活芦根(用新鲜者,用时去节)、干芦根(晒干用,作用较逊)

    【一般用量与用法】新鲜者用一两或一尺,干者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1.芦根一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二个方面,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它虽属性寒,但味甘淡而力薄,用清肺胃,只能作为辅助的药品。不过,它有一优点,即性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凡温病热恋卫、气,或热病后如有伤津口渴的证候,都可应用。

    2.苇茎汤原用芦苇的地上茎,不是芦苇的根茎,但因一般药店不备,故以芦根代替,临床使用已久,这说明苇茎和芦根的作用相同。故在农村合作医疗站中可以采集新鲜的芦根和苇茎同用,不但可节约挖掘芦根的人力,且可扩大药源。

    【方剂举例】苇茎汤《千金方》: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治肺痈发热咳嗽,痰多带血且有腥臭味。

    芦根散《圣惠方》:芦根、麦冬、瓜蒌根、甘草、竹茹。治时气口干。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洪遵
  • 作者:
    曾世荣
  • 作者:
    曹世荣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