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火苦竹的叶片或初出的卷状嫩叶。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烦燥、口渴、口舌生疮,以及小便黄赤短少、淋痛等症
本品性味甘寒,善清心胃之热,又能淡渗利尿。治疗热病烦燥、胃热口渴,或口舌生疮等症,常与石膏、芦根等同用;治疗小便黄赤短少、淋痛等症,常与木通、甘草同用。
【处方用名】竹叶、鲜竹叶(采新鲜者应用,用于清热利尿)、竹叶卷心(用初出的卷状嫩叶,用于清心除烦)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石膏、半夏、人参、麦冬、甘草、粳米。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火苦竹的叶片或初出的卷状嫩叶。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烦燥、口渴、口舌生疮,以及小便黄赤短少、淋痛等症
本品性味甘寒,善清心胃之热,又能淡渗利尿。治疗热病烦燥、胃热口渴,或口舌生疮等症,常与石膏、芦根等同用;治疗小便黄赤短少、淋痛等症,常与木通、甘草同用。
【处方用名】竹叶、鲜竹叶(采新鲜者应用,用于清热利尿)、竹叶卷心(用初出的卷状嫩叶,用于清心除烦)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石膏、半夏、人参、麦冬、甘草、粳米。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