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证治准绳·疡医》 烦躁

    作者: 王肯堂

    有一患者,两胁胀闷,欲咳不咳,口觉血腥,遍身臀腿胀痛,倦怠不食,烦渴脉大,此血脱烦躁也,与童便酒,及砭患处,出死血糜肉甚多,忽发热烦躁汗出,投以独参汤三剂少止;又用补气血,清肝火之药数剂,饮食稍进,后用独参汤间服,诸症悉退,饮食顿加。但不能多寐,以归脾汤加山栀、竹茹四剂而熟睡。因劳心,遂烦渴自汗,脉大无力,以当归补血汤二剂而安,又以十全大补,去川芎加麦门、五味、牡丹、地骨、麻黄根、炒浮麦数剂而汗止,死肉且溃,又二十余剂而新肉生。 有一患者,烦躁面赤,口干作渴,脉洪大按之如无。薛曰∶此血虚发躁也,遂以当归补血汤二剂即止。后日晡发热,更以四物加柴胡、牡丹、地骨、黄柏、知母治之,热退而疮敛。东垣云∶发热恶寒,大渴不止,其脉大而无力者,非白虎汤证,此血虚发躁也,宜用当归补血汤治之。裴先生云∶肌热躁热,目赤面红,其脉洪大而虚,此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轻则危重则毙。 有一患者,头额出汗,热渴气短,烦躁骨痛,瘀肉不溃,遂割去之出鲜血,服芩连之药益甚,其脉洪大而微,此气血俱虚,邪火炽盛所致,以四物加参、 、术、炙草,少用柴胡、炒芩,二剂头汗顿止,又加麦门、五味、肉桂二剂,诸症悉退,后用参、 、归、术,炒芍、熟地、麦门、五味十余剂,瘀血溃而脓水稠矣。但新肉不生,以前药倍用白术而敛。吴给事,坠马伤首,出血过多,发热烦躁,肉润筋惕,或欲投破伤风药。予曰∶此血虚火动所致,当峻补其血为善,遂用圣愈汤二剂即安,又养气血而疮瘥。 张进士,季秋坠马,亡血过多,出汗烦躁,翌日其汗自止,热躁益甚,口噤手颤,此阴血虚阳火乘之而汗出,为寒气收敛腠理,故汗不得出,火不得泄,怫郁内甚而益增他证也。予用四物加柴胡、黄芩、山栀四剂少止,又用四物,参、、软柴胡、五味、麦门治之而痊。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