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腹泻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

    【治法】淡渗利水,清利湿热,健脾燥湿。

    【方名】止泻汤。

    【组成】匾蓄7.5克,瞿麦7.5克,车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党参7.5克,赤苓7.5克,白术7.5克,生甘草5克,莲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木香2克,黄连5克,罂粟壳3克,白头翁7.5克。

    【用法】水煎服,6个月以下患儿分6日服,1岁以内分4日服,1岁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出处】宋从有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虚热,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名】止泄灵。

    【组成】车前子(微炒)32克,泽泻(炒炭存性)64克,木瓜24克,胡黄连24克,焦白术24克,炒扁豆24克,生山药24克,党参16克,广木香16克,葛根16克,桔梗9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备用,开水调服,日服3次,3-6个月者每次1.2-1.5克,6个月-1岁服1.5-2克,1岁1个月-1岁8个月服2-3克,1岁8个月-2岁服3-4.5克。

    【出处】胡安黧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除湿,敛阴固肠。

    【方名】龙牡三石汤。

    【组成】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用法】煎汤化水,频频进服,日服1-2剂。

    【出处】李志山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脾胃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方名】健脾粉。

    【组成】党参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2岁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岁以上加量,6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出处】郑振华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健运失司。

    【治法】消导止泻。

    【方名】消导止泻汤。

    【组成】佛手5-10克,山楂5-10克,麦芽5-10克,连翘5-10克,白术5-10克,陈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永厚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脾胃嫩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

    【治法】消食和中,燥湿健脾。

    【方名】建食和中汤。

    【组成】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法夏5克,厚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系1岁左右小儿用量)。

    【出处】汪鑫涛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饮食不节,脾郁不舒,运化失司,湿邪内停。

    【治法】醒脾和胃,渗湿利水。

    【方名】新加胃苓汤。

    【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桂枝7.5克,厚朴7.5克,陈皮7.5克,炙甘草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柴国剑方

更多中药材
  • 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很火的视频,教你如何锻炼核心肌群,我们所说的腰托,实际上并不是骨质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核心肌群在这个竖脊肌,还有这个相关的肌群,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固定住你的这个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造成了关节的错位,或......
  • 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服药和饮食起居这些注意的话,那么支架里边还会发生再狭窄,一样会导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评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况,一般是用症状来判断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就会是以阵发性的胸闷胸痛为主,比如这个患者稍微活动一点儿,或者......
  •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
  • 那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个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
  • 那么还有的女性,说大夫啊,月经量少,月经周期不太准,那吃点逍遥丸吧。有些人呢,心情不好,总是郁郁寡欢的,而且特别没有精气神儿,还闷闷不乐的,吃点逍遥丸吧。还有些人呢,吃东西不好,一吃点儿东西啊,斜肋部胀痛,胃也不舒服,也让你吃点逍遥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