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牛肋筋

    拼音注音Niú Lèi Jīn别名

    糯米药(《贵州民间药物》),拔腋草,黄花母、地膏草(《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小叶黄花稔全草。秋后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荒地路边。分布华南及西南地区。

    原形态

    直立、分枝、亚灌木,高通常不及0.5米。叶极小,矩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2厘米,先端凹入,截头状或浑圆,通常阔,基部楔尖,边缘有齿缺,背灰白色,密被星状柔毛。花单生于叶腋,通常具短柄,直径约8毫米;萼5裂,裂片镊合状排列;花瓣5,黄色;雄蕊多数;成熟心皮平滑或有皱纹,有短芒。花期冬季。

    性味

    《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湿热,解疮毒。治痢疾,黄疸,疔疮,肿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消红肿疮毒,治疔疮。"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毒。治刀伤,黄疸。"

    ③《贵州草药》:"消热利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痢疾或黄疸:牛肋筋一至二两。煎水服。

    ②治疔疮:牛肋筋适量,嚼绒,敷患处。

    ③治红肿疮毒:牛肋筋、鬼针草各等分,捶绒敷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化学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性味《福建中草药》:“淡,微温。“功能主......
  • 《中国药典》:蓖麻油拼音注音Bì Má Yóu英文名OLEUM RICINI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成熟种子经榨取并精制得到的脂肪油。性状本品为几乎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清黏稠液体;气微;味淡而后微辛。本......
  • 拼音注音Bì Má Cán别名木薯蚕来源药材基源:为天蚕蛾科动物蓖麻蚕的幼虫或茧。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Donovan)采收和储藏:将幼虫置沸水中略烫,取出拌以草木灰,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 《全国中草药汇编》:薄叶卷柏别名地柏、岩卷柏、地柏桠来源蕨类卷柏科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功能主治活血调血,清热解毒。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拼音注音Báo Yè Jí Dòu来源豆科薄叶棘豆Oxytropis leptophylla (Pall.)DC.,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秃疮,瘰疬。用法用量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