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名。带脉不和出现的病证。证见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赤白带下,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腰痛引小腹及侧腹部。《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中分弱而不能镇定,必病腰溶溶如坐水中。心脾上郁,肝肾下虚,邪热留连而为滞淫,必病赤白带。阳不能胜,不能固守于天枢,阴气得以袭之,必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邪客于太阴之络,必病腰痛引小腹控(月少),不可以养息。此皆带脉所生病也。”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名。带脉不和出现的病证。证见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赤白带下,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腰痛引小腹及侧腹部。《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中分弱而不能镇定,必病腰溶溶如坐水中。心脾上郁,肝肾下虚,邪热留连而为滞淫,必病赤白带。阳不能胜,不能固守于天枢,阴气得以袭之,必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邪客于太阴之络,必病腰痛引小腹控(月少),不可以养息。此皆带脉所生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