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鸱肉

    《中药大辞典》:鸱肉拼音注音Chī Ròu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鹰科动物白尾鹞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食之治癫痫疾。"

    ②《纲目》:"食之,消鸡肉、鹌鹑成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鸱肉拼音注音Chī Ròu英文名Sparrow hawk as food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us cyaneus cyaneus (Linnaeus)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开阔地区,常单独生活。飞行轻捷。

    资源分布:繁殖在东北和新疆西部,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

    原形态

    白尾鹞,体长约48cm。嘴黑,基部带蓝;蜡膜绿黄。虹膜黄色。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大都蓝灰色;额、头顶青灰色,后头缀以褐色,羽基的白色也常展露于外;耳羽下后方以至于额的羽毛蓬松而稍卷曲,略成脸盆状;外侧6枚初级飞羽黑色,先端具灰色羽缘,羽基白色;尾上覆羽纯白,中央1对尾羽与背同色,次2对亦灰而具灰横斑,外侧尾羽大都白色,亦杂以灰暗横斑。胸与头同,但色较淡;胁、腹、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纯白。脚与趾均黄,爪黑。雌鸟上体大都暗褐;下体棕黄,而杂以棕褐色纵纹。

    归经

    肝;脾;胃经

    性味

    咸;平

    功能主治

    壮骨益气;定惊消积。主软乏力;癫痫;肉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食之治癫痫疾。

    2.《纲目》:食之,消鸡肉、鸱鹑成积。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根皮、树皮或嫩叶。生境分布生于山麓、路旁、村落附近。分布吉林、辽宁......
  • 拼音注音Cì Y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Zelkova davidii Bean]采收和储......
  • 拼音注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针刺如柘,其叶如榆,瀹为疏,美滑于白榆。”可见,古......
  • 拼音注音Cì Huái别名洋槐、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
  • 《中药大辞典》:刺槐花拼音注音Cì Huái Huā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树皮褐色,有深裂槽;枝上具刺针。叶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