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鸱骨

    《中药大辞典》:鸱骨拼音注音Chī Gǔ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翅骨

    功能主治

    《圣惠方》:"治鼻衄不止。老鸱翅关大骨,微炙,捣细罗为散,少少吹入鼻中。"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鸱骨拼音注音Chī Gǔ英文名Sparrow hawk bone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翅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us cyaneus cyaneus (Linnaeus)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开阔地区,常单独生活。飞行轻捷。

    资源分布:繁殖在东北和新疆西部,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

    原形态

    白尾鹞,体长约48cm。嘴黑,基部带蓝;蜡膜绿黄。虹膜黄色。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大都蓝灰色;额、头顶青灰色,后头缀以褐色,羽基的白色也常展露于外;耳羽下后方以至于额的羽毛蓬松而稍卷曲,略成脸盆状;外侧6枚初级飞羽黑色,先端具灰色羽缘,羽基白色;尾上覆羽纯白,中央1对尾羽与背同色,次2对亦灰而具灰横斑,外侧尾羽大都白色,亦杂以灰暗横斑。胸与头同,但色较淡;胁、腹、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纯白。脚与趾均黄,爪黑。雌鸟上体大都暗褐;下体棕黄,而杂以棕褐色纵纹。

    归经

    肺;肾经

    性味

    咸;凉

    功能主治

    止血。主鼻衄

    用法用量

    外用:炙为散,吹入。

    各家论述

    《圣惠方》:治鼻衄不止。老鸱关大骨,微炙,捣细罗为散,少少吹入鼻中。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Xiàn Cài别名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茎、叶入药。夏秋采挖,分别晒干备用。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
  •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苞南蛇藤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以根、茎和果实入药。全年采根,春秋割取茎,秋采果实,晒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叶。0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采收和储藏:春、夏......
  •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strus flagellaris Rupr.采收和储藏:秋后......
  • 拼音注音Cì Chá Měi Dēnɡ Mù别名皮胡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广西刺茶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 f.inermis C.Y.Cheng et 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