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大明洪武唐辰仲春(予)学针法初学于洞玄先生、孟仲傀公明年父没过维阳、又学于东隐先生九思彭公深得二先生发明窦太师针道之书、梓岐风谷飞经走气补泻之法游江湖间以之参问他师皆不过能谈其概及求精微之妙、百不一二、问有知者亦莫尽知其奥、予于是甚悦于心、则知世所得者鲜矣、固深胸臆宝而重之、数年间用而百发百中、无不臻效、永乐巳丑惜予遭诬、徙属于民乐耕锄之内、故退寓西河立其堂曰、资深其号曰泉石、心以遁守自娱过者皆曰、此读书耕者之所也、凡有疾者求治不用于针、多用于灸、自是梓岐风谷之法荒废、而名不闻非不以济人之心为心、盖不欲取誉于时矣令也、予年向暮、髭鬓皆霜、恐久失传、拳拳在念成文、名曰金针赋、金乃世之宝也、非富贵不能得之岂贫贱所能有也名其金称其贵也、贵能劫疾于顷刻之间、故以观夫发端、而嗟夫结之则深叹美其法、而有收效之捷异耳、篇中首论头病取足、右病取右、男女早晚之气、手足经络顺逆之理、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末论治病驱运气血通接至微之妙、而又叮咛勉其学人、务必以尽精诚、则可以起沉之疾、言虽直、其义详明、尤且贯穿、次第有序、使后之学人易为记诵其传不泯、俟他日有窦汉卿复出而攻之熟造之、深得于心、而目显用光大必念乎今之删繁撮简、成文者、谁欤是亦遗言于后也、必学人敬之哉
时正统四年巳未岁八月既望谨识
此金针赋乃先师秘传之要法得之者每每私藏而人必符价之金乃可得也予今以活人为心更不珍藏载于卷中与同智之士共知学人慎勿轻视若能熟读详味久当见之则用针之法尽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