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藏医学的人体构造

    青藏高原居住的藏族同胞,自古以来就有实行“天葬”的习俗。由此,藏医对人体的构造有较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在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之中,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一种。

    藏医认为,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秽物。这七种物质为血、唾液、骨、髓、脂肪、肉、精等。这七种物质都是有形的、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相互间协调和平衡,任何失衡都将引起人体发生疾病。而三种秽物则是指粪便、尿液和汗液。

    藏医认为,全身共有骨头360块,其中颅骨4块,头背骨8块,劲背骨2块,脊椎骨28块,胸骨15块,肋骨24条,牙齿32颗。四肢大关节有12个,小关节有210处。韧带16处,头发有21000根,汗毛孔有1100万。古代藏医已经叙述了人体内一些管线系统,即脉管,包括白脉和黑脉。其中的白脉十分重要,《四部医典》对此有一段描述,说“从脑部脉的海洋里,象树根一样向下延伸,司管传导的水脉有十九条。”白脉如受伤或患病,则可引起肢体的运动失调,这与现代神经的概念颇相一致;而藏医所说的黑脉,认为它象树枝一样,有的与脏腑相连,有的与皮肤肌肉相连,其分支有大干脉,有小脉700条,更有微细的脉道遍布全身。从其特点来看,应该是现代的血管。

    人体内的器官,藏医也认为有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六腑指小肠、大肠、胃、胆、膀胱和三姆休(指男性的精囊,女性的卵巢等与生殖机能有关的内脏)。藏医形象地给这些脏腑打了比喻,认为心脏为国王,坐在宝座上;肺如大臣和太子,有五叶为母肺,有五叶为子肺;肝脏和脾脏则是大小后妃;肾脏象托着屋梁的外臣;精囊、卵巢象珍宝库;胃象一口炒锅;小肠大肠象王后的奴仆;胆象悬挂起来的鼓风皮袋;膀胱好似盛水的陶罐。此外,藏医对身体的每一部位,每一个结构都有形象的比喻,包括脊椎、髓骨、胸骨、肋骨、命脉、脉络、肌肉,皮肤、锁骨、肩胛骨、头部、五官、头盖骨、头发、横膈膜、双手、双脚等等,都已经提到,如认为头发、头盖骨象屋顶,肋骨如椽子,脊柱如柱子,肌肉如砖瓦等。这已充分表明,藏医对人体的局部解剖学有较深的了解,尽管对这些构造的形象比喻并不完全恰当。作为一种古代传统医学,当时还缺泛实验手段,尤其是没有精巧的仪器,所以无法象今天这样科学而精密地认识人体。但是,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古代藏医已有了对人体粗略而笼统的认识,而且也是较为科学的。

更多中药材
  • 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服药和饮食起居这些注意的话,那么支架里边还会发生再狭窄,一样会导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评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况,一般是用症状来判断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就会是以阵发性的胸闷胸痛为主,比如这个患者稍微活动一点儿,或者......
  •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
  • 那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个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
  • 那么还有的女性,说大夫啊,月经量少,月经周期不太准,那吃点逍遥丸吧。有些人呢,心情不好,总是郁郁寡欢的,而且特别没有精气神儿,还闷闷不乐的,吃点逍遥丸吧。还有些人呢,吃东西不好,一吃点儿东西啊,斜肋部胀痛,胃也不舒服,也让你吃点逍遥丸,可以......
  • 这是一手成方,它主要的功效,就是疏肝解郁,疏肝理气,那么这个方,在生活当中非常的常用。为什么这么讲啊,因为我们现在人,压力都比较大,所以说,脾气都比较暴躁,疏肝解郁,这就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说,这个方之所以常用,是因为现代人肝气淤结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