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释名」公蛎蛇。
「气味」(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主治」
1、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削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蛇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姜汤送下。
2、小儿骨疮。用《海上方》的治法:“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疮边。”
3、手指天蛇毒疮。用水蛇一条,截去头尾,取中间如手指长一段,刮去骨肉,以蛇皮包手指上几天后即愈。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释名」公蛎蛇。
「气味」(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主治」
1、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削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蛇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姜汤送下。
2、小儿骨疮。用《海上方》的治法:“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疮边。”
3、手指天蛇毒疮。用水蛇一条,截去头尾,取中间如手指长一段,刮去骨肉,以蛇皮包手指上几天后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