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紫藤根

    《中药大辞典》:紫藤根拼音注音Zǐ Ténɡ Gēn出处

    《浙江民间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紫藤,全年可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紫藤"条。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浙江民间草药》:"治筋络风气,补心。"

    复方

    ①治痛风:紫藤根五钱。配其它痛风药煎服。(性味以下出《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关节炎:紫藤根、枸骨根、菝葜根(均鲜品)各一两。水煎米酒兑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紫藤根拼音注音Zǐ Ténɡ Gēn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Wisteria出处

    出自《浙江民间草药》:紫藤根带有补性,与金雀花性质相似。作补剂,每用一、二两,同猪肉、鸡肉煮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steria sinensis Swee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除去泥土,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缘、溪谷两旁,空旷草地,也栽培在庭园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陕西、甘肃。北方为种植,长江以南有野生。

    原形态

    紫藤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m。茎粗壮,分枝多,茎皮灰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2-40cm;有长柄,叶轴被疏毛;小叶7-13,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有白色疏柔毛;小叶柄被短柔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长15-30cm,花大,长2.5-4cm;花萼钟状,先端浅裂,萼齿5,上部萼齿不明显,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个附属体,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镰状,光瑞微弯;雄蕊10,二体;花柱内弯,柱头顶生,半球状。荚果长条形,扁平,长10-20cm,密生黄色绒毛。种子偏圆形,l-3颗。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归经

    肝;肾;心经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痛风;痹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复方

    ①治痛风: 紫藤根五钱。配其他病风药煎服。(性味以下出《浙江民间草药》)② 治关节炎: 紫藤根、枸骨根、菝葜根(均鲜品)各一两。水煎米酒兑服。 (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浙江民间草药》:治筋络风气,补心。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托柄菇、平缘托柄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性味苦,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接骨拼音注音Bái Jiē Gǔ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S. Moore) E. ......
  • 拼音注音Bái Jì Tún别名白旗、白鳍、白鳍豚、白江猪英文名suckling pig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采收和储藏:白......
  • 《中药大辞典》:白木拼音注音Bái Mù别名野黄皮、鸡卵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根或根皮。生境分布生于旷野,丛林。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小......
  • 拼音注音Bái Mù ěr别名白耳子(《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4~9月间采收。以5月与8月为盛产期。采时宜在早、晚或阴雨天,用竹刀将银耳刮入竹笼中;淘净,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宜冷藏或贮藏于阴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