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风温者,其人素伤于风,复伤于热,风热相搏故也。其症四肢不收,头疼身热,常自汗出,治在少阴、厥阴。仲景曰、汗出身热者为风温,治宜辛凉,疏风解热为主,切不可汗,汗之则发谵语,又不可下,下之则小便难,更不可温针,温针则耳聋而难言矣。
湿温汗之名重暍,风温汗之多致死,但取小汗,清解表里为佳。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风温者,其人素伤于风,复伤于热,风热相搏故也。其症四肢不收,头疼身热,常自汗出,治在少阴、厥阴。仲景曰、汗出身热者为风温,治宜辛凉,疏风解热为主,切不可汗,汗之则发谵语,又不可下,下之则小便难,更不可温针,温针则耳聋而难言矣。
湿温汗之名重暍,风温汗之多致死,但取小汗,清解表里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