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桂枝加黄耆汤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加黄耆汤处方

    桂枝 芍药 甘草各6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黄耆6克

    功能主治

    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疽脉浮,有表虚症状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须臾饮热稀粥约200毫升,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金匮》卷中:桂枝加黄耆汤别名

    桂枝加黄耆五两汤

    处方

    桂枝2两,芍药2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黄耆2两。

    功能主治

    助阳散邪,以发郁阻之湿。主黄汗之病,两胫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疸,脉浮,而腹中和者。

    临床应用

    虚黄《静香楼医案》: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即以仲景法治之。桂枝、黄耆、白芍、茯苓、生姜、炙草、大枣。

    用法用量

    桂枝加黄耆五两汤(《三因》卷十)。《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炙),黄耆五两。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三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①《医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药之酸寒,以敛营中之液;虚以受邪,故用黄耆之甘温,以实在表之气;辛甘发散为阳,故生姜、甘草可为桂枝之佐;乃大枣者,和胆益胃之物也。②《医门法律》:用桂枝全方,啜热粥助其得汗,加黄耆固卫。以其发热,且兼自汗、盗汗,发热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黄耆也。其发汗已仍发热,邪去不尽,势必从表解之。汗出辄轻,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过汗而伤其卫外之阳,并胸中之阳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阳通而阴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黄耆固阳,桂枝通阴矣。③《金匮要略方义》:以桂枝汤微解其表,和其营卫,使在表之湿随汗而解。表盛之人,虽取微汗,犹恐重伤其表,故少佐黄耆以实表,使之汗不伤正,补不留邪,此正为寓补于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时,黄耆与桂枝、生姜配伍,尤有化气行水之功。然黄耆固表,有碍桂枝之发散,故服后需饮热粥以助药力。其治黄疸者,因黄疸亦属湿郁之证,故其表虚者,亦一并主之。

    摘录《金匮》卷中汉·《金匮要略》:桂枝加黄芪汤组成

    桂枝、芍药各三两(各9克),甘草二两(6克),生姜一两(9克),大枣十二枚(3枚),黄芪二两(6克)。

    用法

    水煎温服,服后饮热粥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出汗,再服。

    功效

    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

    主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疸初起,发热恶寒,脉浮自汗;气虚感受风寒。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黄汗及心律失常等病症。

    1.感冒:以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治疗夏季气虚感冒78例。3日内体温恢复正常且无反跳则为痊愈:结果:痊愈49例,好转9例,无效20例(其中失访11例),总有效率74.3%。(《国医论坛》1998年第1期)

    2.汗证:以本方加减治疗黄汗症。患者上半身汗出色且黄,并自觉胸闷、心慌、小便量少等症状。因寒郁卫阳与内之郁热结合所致。予本方加减,服4剂后,病情明显好转,汗出大减,其色已不黄染。上方加防风,继服3剂而愈。随访未复发。(《新中医》1994年第11期)

    3.心律失常:以本方加减可治心动过缓。中医诊为“怔忡”,为心脏虚损,气虚无力鼓动,阳虚无以温煦,心神失摄所致。方以本方加红参、枣仁等。一诊5剂,服后自觉症状好转,汗出、乏力减。又连续5诊,服药25剂,自觉症状消失,心率由48次/分改为54次/分,又相继服药2个月,心率62次/分。心肌缺血改善,普通心电图提示为正常心电图。至今健康,病未复发。(《河南中医》1999年第1期)

    方解

    本方即桂枝汤加黄芪组成。方中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黄芪益气固表,扶正祛邪,助桂枝汤以解表散寒。

    临床应用以恶寒较重、发热自汗、脉浮无力为辨证要点。如外感表虚,加白术、防风;气虚较甚,重用黄芪,加党参、自术;黄汗、黄疸,加茵陈、栀子、黄柏;盗汗,倍芍药,加当归;多汗,加浮小麦。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糖尿病多汗症、自汗、盗汗、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频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桂枝加黄芪汤水提液对离心蛙心在小量时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幅度增大;大量应用时,可使整个心脏抑制,心跳停止。

    方歌

    桂枝汤本治表虚,营卫不和是病机,而今汗出恶风甚,益气固表加黄芪。

    摘录汉·《金匮要略》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炮制上为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又治......
  • 《博育生女科.产后编》卷上:八味地黄丸处方山茱萸 山药 丹皮 云苓各24克 泽泻15克 熟地24克 五味子15克 炙黄耆3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用法用量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摘录《博育生女科.产后编》......
  • 处方八味地黄汤加生铁落。功能主治咳逆喘急。临床应用哮喘:一少年哮喘者,其性善怒,病发寒天,每用桂附地黄汤及黑锡丹而平。一次用之未效,加生铁落于八味汤中,一剂而愈。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三引《药性纂要》......
  • 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5钱,山药5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川芎1两,肉桂1钱。功能主治补肾水以制火。主少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头疼,不十分重,遇劳、遇寒、遇热皆发,倘加色欲则头岑岑而欲卧。用法用量水煎服。10剂后,去川芎,加白芍、......
  • 处方奇良(即土茯苓)、当归、川芎、茯苓、橘皮、金银花、通草、大黄。功能主治妇人头疮,起因于带下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兼用坐药。摘录《汉药神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