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心方》 治杂利方第十九

    作者: 日本、丹波康赖

    《病源论》云∶杂利谓利色无定,水谷或脓或血,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变杂无常,或杂色热不《短剧方》治杂下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黄,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瘀赤如舍水,十四下已则烦,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而不欲食,十七食无数但下者,十八下但欲饮黄连(一两)黄柏(一两)熟艾(一两)附子(一两)甘草(一两)干姜(二两)乌梅(二凡七物,合捣下筛,蜜和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渐至二十丸,日三。(今按∶《葛氏方》云《范汪方》乌梅丸,治万种下利方∶干姜黄连黄柏(炙)黄芩艾(各一两)乌梅(二十枚,取肉)上六物,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老少半,良验。

    又云∶治下利日百行、师所不治方∶曲末服一方寸匕,日三,以食愈为度,当以粟米粥服《令李方》治下利一日百起、黄连散方∶黄连(二两)甘草(二两)凡二物,冶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立愈。

    《极要方》疗冷热不调,或滞或水、或五色血者方∶醋石榴五枚合壳、子捣,绞取二升汁,《广济方》疗百千种杂痢黄连汤方∶黄连(一两)干姜(一两)熟艾(一两)附子(一枚,炮)蜀椒(十四粒)阿胶〔如手(指)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纳胶更上火煎胶烊,分温三服。忌生冷猪鱼蒜。

    《传信方》云∶一切利神效方∶黄连(二两半)黄柏(一两半)羚羊角(半两)茯苓(半两)上四味,为散,蜜和丸,用姜蜜汤下。

    灸诸利方∶《经心方》云∶灸脐中,稍至二三百壮。

    又灸关元三百壮,并治冷腹痛。(关元脐下三寸是也。)《新录方》云∶灸脊中三百壮。(脊中,从大椎度至穷骨中折,则是也。)又方∶灸脾俞百壮。(第十一椎两旁名脾俞。)又方∶灸大肠俞百壮。(第十六椎两旁名大肠俞。)今按∶《石论》云∶金液丹,十种水谷赤白等利,此丹皆治疗。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