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攻痰药甚多散见攻气各类宜参看)
□
味辛苦涩,入手太阴肺经。降逆气而开壅塞,收痰涎而涤垢浊,善止喘咳,最通关窍。
□
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行痰。鲜竹去节,火烘沥下,瓷器接之。
□
味甘气平,入手太阴肺经。化痰泄热、止渴消风。功与竹沥相同,热宜竹沥,寒宜荆沥。
□
味辛,性温,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降气行瘀,化积消肿。水浸二、三日,去其白涎。用牛胆九套者,治痰郁,肺热甚佳。(天南星研末,装入牛胆中阴干,每年换牛胆一次,九年方可入药。)
□
味甘,性寒,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泄热宁神,止惊除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