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税票溯源看鸡西市中医事业

    藏友潘化宇在鸡西市桥东跳蚤收藏市场,买到一枚盖有“鸡西县中医院城子河门诊部”公章的印花税票,这是从十六开账簿扉页上剪下的一个剪片。印花税票,指政府出售,规定贴在契约、簿据等上面,作为纳税凭证的一种特殊印刷品。税票图案同邮票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俗色彩。

    此枚税票是华东税务总局于1949年发行的,面值为5000元(旧币),图案是五星红旗、地球(上部是中国版图、下部是齿轮)、地球两侧是麦穗,两侧麦穗上方分别印有““华”和“东”二字。票左“东”字上方印有一个“地”字。据有关资料记载,此面值税华东票共有5种,分别印有“宇、宙、天、地、黄”汉字区分。从此税票上公章溯源,可看到鸡西中医事业的发展。

    1952年,党和政府号召公私合营及集体联合办企事业,鸡西县城关区(鸡冠区)7户个体中医,中药人员积极响应号召,于11月开始筹建鸡西县中医联合诊所,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于1953年1月1日正式建成了中医联合诊所。联合诊所共有27人,其中医生17人,药剂7人,后勤3人。所长1人(孙跃东)。

    联合诊所下设两个门诊部,由衣振环、刘海涛分别任门诊部主任。联合诊所的垫资者有中医王理智(原何发益药店)、中医刘海涛(原海涛诊所)、中药师杨元芳(原德和永药店)、中医赵学礼(原人民诊所)、中医刘祥斋(原祥斋诊所)。联合诊所只有三间草房,全部资产价值为5000元。

    1953年10月,县政府决定将中医联合诊所改为鸡西县中医院。郭芷馥为副院长。由于全院人员共同努力,中医威望日益提高。县四大名中医有:郭芷馥、刘海涛、赵学礼、刘祥斋。全县11个区1区城关、2区鸡冠、3区滴道、4区恒山、5区新兴、6区鸡林、7区平阳镇、8区下亮子、9区东海、10区哈达、11区兴农中有8个区设有中医门诊部。当时城子河(归属2区鸡冠)设有县中医院城子河门诊部。

    1954年,县中医院人员由27人增加至34人。门诊量不断增长,资金逐渐雄厚。1956年,用自筹资金兴建了528平方米的砖瓦结构新院舍。医生增加5人,药剂增加2人,中医诊室增设6个,资金达8万元。1957年,鸡西县改为鸡西市,中医院也随之改为鸡西市中医院,同时变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

    提起鸡西中医事业的发展,郭芷馥功不可没。他是鸡西的一位名老中医,医技高超,治愈许多疑难病患者。任县卫生科副科长、市卫生局副局长期间,积极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1959年积极倡导举办中医学习班,并亲自举办了两期中医大专学习班,培养30多名青年中医,缓解了鸡西中医后继无人问题,对鸡西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郭芷馥(1897—1966),生于辽宁省台安县。20岁从师习中医,23岁开始个人行医;1930年以后在德惠县、密山县行医。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到鸡西县继续行医。1953年积极参与中医联合,被推选为联合诊所所长。联合诊所改为县中医院后,任中医院副院长。1956年任鸡西县卫生科副科长。1958年任市卫生局副局长,主抓中医工作。曾被选为市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郭芷馥受到迫害,含冤而死,鸡西失去了一位名老中医。

更多中药材
  • 阴虚和阳虚都属于这个叫虚症,常常是并同存在的,也就是说阴虚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会有阳虚,那么阳虚到了一定程度也会伴有阴虚,治疗的时候有轻重之分,但不能顾此知彼,那么阴虚的症状很多,包括阴虚盗汗,阴虚五心烦热,但是阴虚热痛是一个特别的一个症状,首......
  • 大家好,在我临床看病,这个脾肾阳虚这个正行,我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容易见到的,无论年轻的患者也好,还是年老的患者,有许多它就是有脾肾阳虚这个表现,关于这个脾肾阳虚,那是先补肾呢,还是先补脾,中医往往讲的是阳虚则寒,那么这一类患者,一般都有怕冷的......
  • 大家好,今天再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肾虚,说到肾虚,肯定会有人问,这个肾虚到底能不能自己恢复啊?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呢,肾虚是有可能自我恢复的。那么首先要看我们这个......
  •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男性患者, 29岁,偏瘦一点,它的主要症状呢,头脑就是不清亮,反映问题呢就比较迟钝,然后他有头晕,特别困倦,然后有失眠,还有耳鸣。手脚呢,特别怕凉,在心脏科也看过,说他的心率,只有40次到50次,但是心脏科建议......
  • 大家好,今天我继续跟大家聊一聊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在我们脾胃病科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类型啊,那么往往有这个脾胃虚弱夹杂着许多的原因啊,每个人情形都不一样,那么就是从脾胃虚弱来讲,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有哪些症型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