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查古籍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香附辛甘充散寒,皮风胸热也能宽,消食霍乱腹心痛,开郁理血女人丹。
气香,附根而生,又名莎草根。气平,无毒。沉也,阴中阳也。味轻辛散,能充皮毛发,去寒气及皮肤病疹,胸中虚热,消食下气,治一切霍乱,心腹疼痛,肾气膀胱冷。古云∶香附理血气,妇人之仙药。盖妇人性偏多郁,此药散郁逐瘀,令新血自生而百体和。炒黑能止血,治崩漏下血。凡气血药必用之,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亦阳生阴长之义。本草云∶益气者,正谓其为血中气药,能和气而生血止血也。不然,逐瘀快气之剂,岂能补气益气哉?采得后用秆火烧去毛,入石臼内捣净。
气病略炒,血病酒煮,痰病姜汁煮,下虚盐水煮,血虚有火,童便煮过则凉,积冷醋浸,炒则热,他药亦可以此类推。忌铁,得乌药良。又与巴豆同炒,治泻泄不止。生用,治大便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