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丁榔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别名

    丁木树、白对节子

    来源

    山茱萸科灯台树属植物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以树皮入药。夏季剥取较老树枝的皮,晒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筋骨痛,腰腿痛,肢体瘫痪。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别名

    松杨木皮(《本草拾遗》)。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树皮。夏季剥取较老树枝的皮,晒干。

    性味

    《本草拾遗》:"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水痢,不问冷热,取皮煎令黑,服一升。"

    ②《陕西中草药》:"祛风止痛,通经活络。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体瘫痪。"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别名

    松杨木皮

    英文名Bark of Largeleaf Dogwood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木来)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Soj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5m。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角。叶对生;叶柄长1.6-3cm,上面有浅沟,基部略呈鞘状;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8-16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侧脉5-7对,弓状弯曲。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长8-9cm,宽9-11cm;总花梗红色,花小,白色至黄色;花萼裂片4,齿三角形,外面褐柔毛;花瓣4,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雄蕊4,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下位,花柱短,棍棒表,宿存。核果球形,成熟时蓝黑以,核骨质,扁球形,两侧各有1条浇沟及6条脉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利湿止泻。主筋骨疼痛;肢体瘫痪;痢疾;水泻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水痢,不问冷热,取皮煎令黑,服一升。2.《陕西中草药》:祛风止痛,通经活络。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体瘫痪。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ǎi Zi Chánɡ Shān别名木质山海螺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melina delauayana P.Dop[G.montana W.W.Smith]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根,洗净,切片,......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别名杨梅(《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杨梅科植物矮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果实。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实:夏季采摘,鲜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高2米。......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 Guǒ别名杨梅果、滇杨梅、酸杨梅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将成熟时采摘,鲜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剥取根皮和茎皮,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5......
  • 拼音注音ǎi Liǔ Chuān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多枝柳穿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aria buriatica Tarcz.et Be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原、荒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