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饮食营养学》 榧子

    【基原】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

    【异名】又叫玉榧、榧实、玉山果。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润燥。

    【应用】

    1.用于钩虫病、绦虫病及蛔虫病。榧子30~50克炒食,用于钩虫病、绦虫病。又方以榧子100枚,去皮火烧之,尽食为佳,不能者, 50枚亦可,经宿虫消自下。(《救急方》)

    2.用于小儿疳积。可单用或配伍应用。

    3.用于燥咳、便秘及痔疮。

    4.用于卒吐血出。痱子散,先食蒸饼2~3个,痱子研末,米汤调食,每日3次。(《圣济总录》)

    【使用注意】

    不宜与绿豆同用,肺热咳嗽及滑肠便溏者不宜食用。

    【按语】

    本品炒食或煮食均可。

    【参考文献】

    《随息居饮食谱》:“可生啖,可入素羹。猪脂炒,皮自脱。”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