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耳虚鸣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肾气通于耳。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诊其右手脉寸口。名曰气口以前。脉浮则为阳。手阳明大肠脉也。沉则为阴。手太阴肺脉也。阴阳俱虚者。此为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膀实则克消津液。故膀胱虚也。耳鸣不止。则变成聋也。

    治耳中蝉鸣。干地黄散方。

    熟干地黄(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桑耳(三分微炒)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杏仁(槟榔(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耳虚聋及鸣。菖蒲酒方。

    菖蒲(三分)木通(三分锉)磁石(二两捣碎水淘去赤汁)防风(三分去芦头)桂心(三分)上件药。细锉。以酒一斗。用绵裹。浸七日后。每日空心暖饮一盏。晚再饮之。

    治耳鸣。或因水入耳。葱涕丸方。

    葱涕(半合)木通(半两锉)细辛(半细)桂心(半两)菖蒲(三分)附子(半两去皮脐生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鹅脂并葱涕和丸。如枣核大。绵裹一丸纳耳中。日三度。旋用之。

    治耳鸣塞耳方。

    吴茱萸(一分)巴豆(一分去皮脐)干姜(一分炮裂锉)菖蒲(一分)细辛(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鹅脂和绵裹。塞于耳中。

    治耳鸣兼聋。宜用此方。

    当归(半两)细辛芎防风(去芦头)附子(生用)白芷(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雄鲤鱼脑一斤。合煎。三上三下。膏香。去滓。以绵裹枣核大。

    塞耳

    又方。

    雄鲤鱼脑(八两)防风(去芦头)菖蒲细辛附子(生用)芎(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鱼脑煎令稠。每取枣核大。绵裹纳耳中。

    治耳中常有声哄哄者。塞耳葶苈丸方。

    甜葶苈(一两长流水洗净微火熬捣为末)山杏仁(半两汤浸去皮)盐花(二钱)上件药。同研了。更入腊月猪脂一钱。和研如泥。硬软得所。丸如枣核大。绵裹一丸。

    纳耳切毒

    治耳鸣无昼夜方。

    菖蒲(一分)川乌头(一分去皮脐生用)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绵裹半钱。塞耳中。日再易之。

    又方。

    上以生肥地黄。截作段子。湿纸裹。微煨。纳耳中。

    又方。

    上以生乌头。削如枣核大。纳耳中。日一易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