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棕皮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皮头拼音注音Xiǎo Zōnɡ Pí Tóu别名

    小棕包、高原鸢尾

    来源

    鸢尾科小棕皮头Iris collettii Hook. f.,以根上叶基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辛,温。有大毒。

    注意

    本品大毒,必须慎用。

    功能主治

    催吐,活血祛瘀,止血,止痛,通窍,杀蛆。

    跌打内伤:用其根须,量本人手指节长一段,研末酒送服(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用其棕披毛以上部分研末,吹鼻引嚏。

    疮毒生蛆:用粗根、叶研末,外敷患处。

    外伤出血:用披毛、叶研末配其它药撒敷伤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小棕皮头拼音注音Xiǎo Zōnɡ Pí Tóu别名

    小棕包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鸢尾科植物小棕皮头根、棕毛状叶柄残基。秋季采根及根上部叶柄残基和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19厘米。根数条,丛生,细长,中部膨大成椭圆形,肉质,表面土棕色。叶剑形,下端嵌迭状,千叶留有多数棕毛状的叶柄残基,叶片长10~16厘米,先端长渐尖,全缘,末端半圆筒状,两面无毛,平行脉,稍于背面凸出。花茎由2个苞片组成的佛焰包内抽出,长10~12厘米;花浅蓝紫色:花被6数,2轮,外面3枚较大,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1厘米,外弯,内轮3枚较小,直立,椭圆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蒴果狭长,有枝。

    生于山坡、草丛、石隙。分布于云南。

    性味

    辛,温,有大毒。

    注意

    本品有大毒,应慎用;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功能主治

    内服撑骨,祛瘀。外用止血,止痛,通窍。

    用法用量

    内服:须根不能长过其本人的一节手指骨节,研末,用酒送服,每日一次。外用适量,吹鼻、敷局部。

    复方

    ①治跌打损伤:小棕皮头须根(量本人手指骨节一节长),研末,酒送服。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②治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小棕皮头棕毛状叶柄残基,研末,吹鼻取嚏。

    ③治外伤出血:小棕皮头棕毛状叶柄残基及叶,研末,配海螵蛸、苦龙胆、见血飞等外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小棕皮头拼音注音Xiǎo Zōnɡ Pí Tóu别名

    小棕包

    英文名root of Collett Iris, Collett Iris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高原鸢尾的根、叶鞘纤维、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collettii Hook. 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采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50-3500m的高山草地及向阳坡地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小棕皮头,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基部有老叶鞘残留纤维。根茎短,节不明显;根簇生,膨大略成纺锤形,肉质。叶基生,多数; 叶片条形或剑形,灰绿色,花期叶长10-20cm,宽2-5mm,果期叶长20-35cm,宽1.2-1.4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互相套叠,有2-5条纵脉。花葶很短,不伸出地面,基部有鞘状叶;苞片2-4,膜质,宽披针形,内含1-2朵花;花深蓝色或蓝紫色,狭漏斗状,长6-13cm,直径1.5-2.5cm,花被裂片倒披针形,花被管长4-6cm;雄蕊3,长1.5-2cm,花药淡黄色,花丝白色;子房下位,3棱形,花柱分枝3,拱曲,花瓣状。蒴果三棱状卵形,长1.5-2cm,直径1.3-1.5cm,果顶具短喙;种子长圆形,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味

    辛;温;有大毒

    注意

    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禁服,服后不能再饮酒。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通窍。主跌打肿痛;鼻塞不通;牙痛;外伤出血;疮毒生蛆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吹鼻引嚏。内服:每次0.1-0.3g,研末冲。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来源堇菜科白犁头草Viola alata Burgs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性味辛、酸,寒。功能主治解热,拔毒,散瘀。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外敷。急性结膜炎,乳汁不通:用全草3~5钱,水煎服......
  • 拼音注音Bái Dú Huó别名独活、朱噶尔、法洛海、白羌活、藏当归、香白芷、骚独活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亮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candicans Wall.ex DC.采收和储藏:4-10月采挖,去其茎......
  • 别名狼毒[东北]、狼毒疙瘩、黄皮狼毒、大猫眼草、猫眼根、山红萝卜根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E. pallasii Turcz.]和月腺大戟E. ebracteolata Ha......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别名滇锥栗、椎栗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剥去总苞,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茎皮春、夏、秋季剥取,均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