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部位在足跗上五寸.去陷谷二寸半.
证治偏风口眼 斜.跗肿.齿龋痛.发寒热.腹坚大.不嗜食.伤寒病振寒而欠.久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足缓履不收.身前痛.
针灸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按∶冲阳在足背高起处.有动脉应手.名趺阳脉.久病欲知府气之强弱者.必诊此脉.其穴类似中封.使逆则宛.和则通.摇足而得之水谷精华大会于此.阳明多气多血.有此一冲衢.故名冲阳.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部位在足跗上五寸.去陷谷二寸半.
证治偏风口眼 斜.跗肿.齿龋痛.发寒热.腹坚大.不嗜食.伤寒病振寒而欠.久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足缓履不收.身前痛.
针灸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按∶冲阳在足背高起处.有动脉应手.名趺阳脉.久病欲知府气之强弱者.必诊此脉.其穴类似中封.使逆则宛.和则通.摇足而得之水谷精华大会于此.阳明多气多血.有此一冲衢.故名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