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部位在手掌后陷中.
证治胸痹逆气.寒厥善哕呕.饮水咳嗽.烦惋不得卧.肺胀满膨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 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唾血.
振寒.咽干.狂言口僻.
针灸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按∶大渊乃脉之所会.本输篇云.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盖其穴在手大指如鱼形之后.再下一寸.即寸口脉之起点.此五脏之 穴.亦称原穴.盖六腑水谷精华.注入五脏经 之起原处.故称渊.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部位在手掌后陷中.
证治胸痹逆气.寒厥善哕呕.饮水咳嗽.烦惋不得卧.肺胀满膨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 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唾血.
振寒.咽干.狂言口僻.
针灸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按∶大渊乃脉之所会.本输篇云.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盖其穴在手大指如鱼形之后.再下一寸.即寸口脉之起点.此五脏之 穴.亦称原穴.盖六腑水谷精华.注入五脏经 之起原处.故称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