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冬令首选火锅

    冬日养生最棘手的就是御寒暖身问题。在北风凛冽,地冻天寒之际倘若家人一起围坐炉旁吃上一顿火锅,却是一种暖融融、热乎乎、香喷喷、美滋滋的乐趣。

    有关火锅的渊源,南宋林洪的《山家请供》已有记述。林洪游武夷山六曲,顺道寻访止止师,雪天拣得一兔,没有厨师来烹饪,止止师说:“山里人用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料浸渍,把风炉安在座位上,半铫(锅)水烧开了,每人用筷子夹腌渍的兔肉片入锅烫熟吃。“此法不但简便易行,又有团圆暖热之感。五六年后,他到杭州,又在杨泳斋家见到此菜,并且留诗一首,其中云:“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正是兔肉火锅的形象描写。另据传说,元代忽必烈南征时,在草原上看见如云的羊群,想起在家乡吃的清炖羊肉,让厨师宰羊准备饱餐一顿;不料恰在此时敌兵袭来,须立即起兵迎战;但厨师又不忍让忽必烈忍饥挨饿,他急中生智,将羊肉片放锅中煮一下,然后捞出放点盐而送给忽必烈食用,不想其味鲜美无比胜仗归来后,忽必烈复令厨师按此法烹制羊肉犒劳将士,忽必烈也酒兴大发,而赐名为“涮羊肉”。1902年此菜传八北京,由正阳楼首先推出,很快风靡北京。《清稗类钞》记载:“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其下,盘置鸡、鱼、牛、羊之肉片,俾客投之,候熟食之。”

    关于火锅,人们又称之为涮,这是因为烫吃的过程中似象洗涮动作,因此就有涮羊肉、涮内脏……之说。

    火锅调料有四种:

    (1)传统方法:蘸的调料有酱油、酱、麻油、辣油、虾油、胡椒粉、腐乳等;

    (2)目前一般火锅店的食法:炒锅置于火上,放色拉油烧热、下豆瓣酱炒酥,再加姜末、花椒、辣椒粉、辣油或专用火锅底料(由多种香料配成)炒香,加鲜汤烧沸,撇去浮沫,成火锅卤汁,倒入火锅,各取原料,随烫随食;

    (3)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在烧好火锅卤汁的基础上,再加调料小碟如芝麻酱、辣油、胡椒粉、韭菜花等,根据各人爱好选蘸调味料;

    (4)药膳火锅:选用黄芪、党参、当归、豆蔻、砂仁、莲子、茯苓、黄清、杞子、虫草、红枣等。烧好调料卤汁、再烫食。火锅的主料多呈丝、片、小块形动物原料有:羊肉、牛肉、鸡肉、鱼肉、内脏、狗肉、驴肉、海参、贝类、虾等;植物原料有:白菜、小青菜、卷心菜、蘑菇、木耳、豆芽、腐皮、豆腐、粉丝等。

    除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火锅偏爱外,使火锅形成新的热潮,也是因它有独到的特点:

    ①制作简单;

    ②口味随食客而定,自己选择调料;

    ③原料的加热程度由食者自己掌握;

    ④各取所需,自己挑喜欢的原料自己烫;

    ⑤菜肴始终保持热乎乎的,使菜肴的美味处于最佳状态;

    ⑥具有麻辣烫的特点,既适合年轻人的火辣辣的刺激性、同时又符合老年人温暖亲合的要求;

    ⑦一边吃一边加热消毒,更加卫生。

    但品尝火锅时应特别注意安全。石油液化气瓶应远离炉火,避免高温受热爆炸。卡式气炉常有爆炸事件发生;煤气应该注意防止管道破裂、泄漏。酒精炉容易燃烧,添加酒精时应将火熄灭、慢慢倾倒,电火锅要防止漏电,防止触电。

更多中药材
  • 冬病夏治是中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等到了夏天进行治疗,这样反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冬病夏治是在中医理论下获得好的效果的,因此跟中医中的穴位是分不开的,这些穴位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那么,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有......
  • 内裤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贴身的衣物,他是最贴近身体私处的地方,但是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带来细菌继而引发疾病,内裤穿了一天,上面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异物,或黄,或似痰,那么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否有危害?说到这里不必害羞,为了自己的健康,你真的需......
  •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是中国南方一些省区的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此外还含有约12%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黄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等10余种;并含有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类等。葛根老少皆宜,特别适......
  • 桑叶用药禁忌1、不良反应机制:桑椹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致使肠道内的消化酶不能破坏C型产生荚膜杆菌B毒素,而引起出血性肠炎。桑椹含脂肪酸,过量食用对消化道可产生刺激症状。2、不良反应:过量服用中毒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呈果酱......
  • 说到蚕宝宝这种小虫子,我们也会联想到桑叶,因为蚕就是吃桑叶的动物,蚕这种动物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好处非常多,比如蚕本身是一种药材,而且拉的大便,也是一种药材;僵蚕就是得病死的蚕,其实桑叶也是一种中药材,那么到底僵蚕桑叶的功效分别是什么呢?大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