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其实质上是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日前,广东省广州市中医院吴伟胜医师等运用中药通瘀逐水灌肠液灌肠结合西医治疗ARDS50例,取得明显疗效。

    研究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如特别监护、吸痰、吸氧;对适应证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有创或无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骨折的固定,休克的纠正,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或手术治疗等;对适应证者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适当的体液、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通瘀逐水灌肠液治疗。方药为大黄、枳实各12克,厚朴、水牛角、丹参、赤芍、生地黄各15克,桃仁10克,水蛭末、甘遂末各1.5克。每天1剂,水煎取药液300毫升,保留灌肠。10天为1个疗程。

    根据该病临床所见的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咳逆喘促、鼻翼煽动、胸闷紫绀、尿少便秘等症状,可将ARDS归属中医学喘证范畴。吴伟胜等认为,ARDS的发生与肺气壅滞相关。病机关键为水热壅肺、闭阻三焦、气滞血瘀、邪实正虚。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通,浊气不能从下而出,则腹满痞胀;胃肠气机壅塞,浊气上迫于肺,愈使肺气塞窒郁闭,喘促更甚。如此恶性循环,引起上喘下满的病理变化。故采用通瘀逐水灌肠液灌肠以泻热逐水、通瘀攻下为主,使水、瘀、热之邪从下而出,胃肠郁闭之气机得以宣畅,肺之呼吸困难亦随之减轻,瘀血表现随之好转。方中以大黄、甘遂相配泻热逐水、通利大肠;枳实、厚朴行气以助化瘀、利水;水牛角、丹参、赤芍、桃仁、生地黄、水蛭相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泻热逐水、行气通瘀、攻下解毒之功效。而中药灌肠,便于施药,用药安全,方法简便,特别是对于ARDS患者来说,避免了口服汤剂容易引起呕吐、胃内容物反流所致再次肺损伤。此外,灌肠治疗吸收快,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
  • 痔疮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好食肥甘厚腻或煎炒燥热之物,以致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长期积聚大肠;或因嗜酒成瘾,湿热下注,蕴聚肛门,致使经脉壅阻,筋脉驰纵,从而形成痔疮,反复发作。患者多辨证为实证、热证。刺络放血疗法就是针对实证、热证患者......
  •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