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警惕药源性角膜病变

    随着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合理用药这个话题日渐为临床所关注。在第三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的“角膜病与外眼病”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的孙旭光指出,近年来,临床上对合理用药尤其是眼局部用药的合理性重视不够,导致药源性角膜病变发生率上升。他呼吁,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痛苦。

    多种药物导致角膜病变

    孙旭光介绍说,药源性角膜病变是指眼部局部及全身用药导致的眼角膜病变,也称为毒性角膜病变。它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种,轻度为角膜上皮点状糜烂;中度为角膜知觉减退、上皮受损和角膜基质水肿浸润;重度则为角膜溃疡、前房积脓,以及内皮细胞损伤等。

    容易导致药源性角膜病变的局部用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局部麻醉剂、非甾体类药物和防腐剂等。

    与其他科室相似,当前医院眼科用的抗生素量也比较大。常用的局部抗菌药有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氯霉素、多粘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有关,可导致角膜上皮剥脱,形成角膜浅表溃疡,是最易产生眼局部病变的抗生素。在这类抗生素中,以庆大霉素的毒性最强,其次是新霉素、卡那霉素和丁氨卡那霉素等。

    他举例说,反复的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可引起结膜水肿和小血管闭塞,临床上结膜下连续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一周以上,相当多的患者可出现球结膜水肿和结膜下浆液性渗出;新霉素对角膜上皮有损害,其毒性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加;氟喹诺酮类对角膜基质细胞、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胞DNA螺旋酶和拓扑酶活性发挥作用;氯霉素则导致角膜上皮点状糜烂、脱落和角膜微绒毛损伤。

    防腐剂(如新洁尔灭、刘柳汞等)在应用初期使角膜细胞收缩,中期使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影响组织愈合,在晚期则导致细胞破坏或凋亡。

    三种机理引发角膜病变

    在解释药源性角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时,孙旭光认为,不同药物引起病变的机理不同,目前知道的主要有三种机理。

    一种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如药物直接抑制蛋白质、核酸合成;破坏细胞膜或细胞间连接;破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等。这种药物呈现出剂量依赖型细胞毒性作用,其毒性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相关。有的是药物毒性的间接作用,如药物导致泪膜形成不稳定或成分改变,使泪腺功能受影响,从而影响上皮细胞再生微环境。还有,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也是导致角膜病变的原因之一。临床上以Ⅰ、Ⅲ型变态反应多见,表现为角膜上皮下点状浸润、基质环状角膜浸润和局部的变性。

    三项原则指导临床治疗

    孙旭光说,药源性角膜病变具有隐蔽性和普遍性,往往在治疗原有眼部疾病时发生,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还没有实验室特异性检查指标。因此,目前对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用药史以及用微生物学检查来排除感染等方法来进行。同时他又指出,在临床上,还应该注意此病变与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单胞病毒角膜炎和阿米巴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

    孙旭光强调,对药源性角膜病变的治疗应遵循三条原则:停止原局部用药;保护角膜,减少损伤;促进角膜生长修复。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