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禽流感可防可治——专家认为自我防护是关键

    近段时间以来,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再次暴发禽流感,我国个别地区也未能幸免。虽然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但有的国家仍然发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为此,就人类怎样预防感染禽流感的问题,笔者采访了解放军302医院医主任医师刘士敬博士。

    刘士敬说,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不仅是鸡,其他一些家禽和野生鸟类都能感染禽流感病毒。离流感在禽类中传播快、病死率高。感染或已发病的禽类是禽流感的传染源。一般认为禽流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直接接触病禽或间接接触病毒污染物均可造成感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播)。带毒的种蛋可垂直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吸血昆虫叮咬,鸟类迁徙,在本病的传播上有重要促发作用。

    刘士敬指出,人患禽流感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流行病学史,也就是说要到过疫区,密切接触过感染的家禽。人感染禽流感后,过程和症状类似感冒,经过7天以内的潜伏期后,患者可出现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舒服等症状,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

    为预防人感染禽流感,刘士敬强调,个人首先应当做好自我防护。对于候鸟、水禽这些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要尽量避免接触。喂养野禽、家禽以及鸽子的人,要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次喂养和接触禽类后要洗手。对鸡舍、鸽舍、鸟笼等要定时消毒。常用消毒液有福尔马林、漂白粉、碘制剂等。养鸡人员及其他禽类饲养人员工作时要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污染物后要洗手,处理鸡粪时应戴手套。另外,人们要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时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一般人特别是儿童尽量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刘士敬说,养殖场要严防禽流感。首先,要注意养殖场内的家禽是否与野生禽鸟有接触。养殖场的通风口、进料口都应该设有铁丝网,防止麻雀等禽鸟飞进。其次,要特别注意家禽不能混养,鸡、鸭、鹅等不能在一起喂养。第三,养殖场的工人不要在自己家里饲养鸡鸭。第四,由于家禽平常都会携带一些病毒,有些可能是高致病性的,所以对于家禽例行的常规检疫和保持群体家禽养殖环境的卫生十分重要。

    健康的成年人和少年儿童可以使用流感减毒活疫苗;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可以使用流感灭活疫苗。使用人类流感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人类感染流感病毒,减少人类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发生基因整合的机会。

    刘士敬最后提醒,有发烧及呼吸道症状者,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烧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

更多中药材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
  • 中医药膳,简称药膳,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原则组织不同药物(中药)和食品,采用传统饮食烹饪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形成具有独特特色、香味、味道、形状、效果、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特殊饮食。药膳将药物与食物融为一体,取药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