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乙肝疫苗不是保险箱

    目前,乙肝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乙肝疫苗接种是目前较为可靠的预防办法。但由于一些人对乙肝疫苗接种知识不了解,加上有些媒体的不当宣传,使不少人认为只要接种了乙肝疫苗就等于入了“保险”,可终身不得乙肝。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我国当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阈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另外,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着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

    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检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10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01~10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肝炎,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总之,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阈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更多中药材
  •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出自于《景岳全书》的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异同。那么首先我们来看左归丸这首方子主要解决的是真阴亏虚之证,那这首方子是张景岳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那么因为此时的患者是一个真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只是解决了肾阴不足之......
  • 那么健忘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还是有不同的。历代医家认为健忘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机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健忘常见的几种病机。首先就是我们这儿说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们常见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首先是肺,我们都知道肺有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降低,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出现水肿的临床表现,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脾,脾有运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停于肠中,就会出现腹泻,在这种情况,水湿......
  •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来一块儿看。患者男,23岁,自述长期盗汗,大便闭结。在诊疗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烦热,盗汗的同时面赤心烦,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闭结。舌脉是什么样呢?舌红苔黄,脉细数。从这个临床表现来看......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剂,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的参苓白术散。这种方子所主治的病症就是中焦脾胃气虚。因运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太严重而出现的脾虚湿盛之泄泻,对于这样的病症,临床表现会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这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