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柴胡利胆汤

    柴胡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10克、郁金10克、金钱草50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薏苡仁30克。

    功能:利胆和胃,清热渗湿。

    主治: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为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遗患,但大多数病例,既往没有急性发作病史,发现时即为慢性。症见:右胁下隐痛,或右肩肿区疼痛,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脘胀满或灼热,口苦,嗳气,恶心,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上述症状加重,小便时黄,大便时干时稀,脉弦,舌苔厚腻。

    用法:浸泡20分钟,水煎两次,每次煎25分钟,两煎混合,早、晚空腹各温服一半,每日一剂。

    方解: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或因肝胆气郁,致使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或因食伤脾胃,致使脾运失司,湿热蕴结。本病邪在肝胆,经归少阳,故以和法为主之同时,和中兼清,补中兼泻,亦即和清并用,补泻兼施,在此思路指导下,精选方药而成。方中以柴胡疏肝利胆,和解少阳;半夏和胃健脾,降逆消胀;党参益气补中,增液生津;佐以甘草,调和内外;郁金、金钱草行气解郁,清热解毒;丹皮、芍药泄木泻火,养肝生阴;薏仁健脾益胃,清利湿热;再者,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共奏利胆和胃,清热渗湿之效。

    临床应用:药症相符者,不必加减;连续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通过一个疗程后,不少患者自觉症状消除,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在B超下复查,如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等征,恢复正常或相应好转。因胆附于肝,经脉相通,相互络属,如肝胆气郁,横克脾土,引起胃脘胀满者,加厚朴10克,以利气消胀;君相二火,一气相通,故心与胆通,胆病既久,引起胆心综合征之心悸怔仲者,加丹参30克,以行血养心;脾虚失运,大便溏薄者,加山药30克,以健脾益气。

    高上林

    高上林,生于1928年,山西省原平市人,家世业医,幼学医典。1954年西安医学院(今西安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即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安市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全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曾任陕西省七届人大代表,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高氏对祖国医学,深研精究,造诣颇深;对经方应用,辨证化栽,得心应手;处方简练,用药精纯;擅治疑难杂症,尤精于胆囊疾患、消渴等病。积40余年临床经验,高氏认为“身体失和,百病自生”,诸如营卫不和,肝胃不和等,故在治疗上创“八法之中,以和为主”之论点,临症时审病求因,有表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清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对沉疴重疾,效若桴鼓。撰写学术论文20多篇,分别发表在《中医杂志》、《北京中医》和《陕西中医》等刊物,著有《金匠要略心法要旨》已出版发行。

更多中药材
  • 火麻仁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它,那么应该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瘾的大麻,是不是说的有点可怕,它其实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
  •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
  • 看中医药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红大戟;本是无异,却逐渐被这图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种植物,红色茎,绿色的叶片,深绿的老叶上拖着浅绿的新芽,颜色过渡的倒是别致,它是红大戟,不仅外表红色,折断的茎里也是红褐色,又因为根部长得像红薯......
  • 芫花跟薰衣草花很相似,芫花的花开的比薰衣草的要稍大些,况且芫花不仅仅是好看而且芫花根还可以用作中药,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都以为芫花只是用来欣赏的,好吧好吧,既然这样我就向大家答疑,说说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芫花根的功效,逐水,解毒,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