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吴门医学四派医学特色

    温病学派特色 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主流。明清时期达鼎盛阶段,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温病学派的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治疗外感病方面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羁绊而形成的一大学派。2、温病家有强烈的崇实创新精神。通常被称为时医,处方用药以轻、清、灵、巧见长。3、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典型的温病。以逆传心包、湿温、伏气温病理论治疗非典型温病。4、重视预防及潜伏期和初期治疗,病程中注意存津救液、保护元神。5、验齿察舌、辨斑疹白瘖等阳性体证检查被普遍采用,提高了中医诊断水平。

    仲景学派特色 历来仲景学派大致可分错简重订、维护旧论、辨证论治三家,吴中医家各有所长。特色如下:1、仲景学派大多为儒医,有较深的文学修养。在错简编次、勘误校订、诠解注释方面尤所擅长。2、宗伤寒六经辨治外感热证,守金匮成法例用内伤杂病。治学严谨,部分学者有涉尊经复古之嫌。3、衍扩伤寒方的应用范围。如对兼证、并证的探讨,并用治于杂病等。4、注重舌苔的诊察,弥补了仲景原本重脉轻苔之缺憾。5、论伤寒兼及温病。(如王履温病不得混称伤寒,张璐另析专篇、必用辛凉等论点,)对温病学的形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杂病流派特色

    1、杂病证治源自金匮,吴医更能融名家之长,又独抒已见,有所作为。2、对中风、消渴等发病和治疗探讨研究渐趋深化。3、在脏腑用药方面侧重于温脾土肾阳、毓肝胃阴津。4、重视气血病症的研究,缪氏著作有一定的代表性。5、注意地区湿邪为患的地域气候特点,方药崇轻清,忌胶滞。

    苏派外科特色1、世医为多,且精通内科,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2、受吴地人文思想影响,尽可能用保守疗法,以消为贵,不轻用刀针。3、在治疗阴疽、肿瘤等疑难病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并创制了不少经验秘方。4、与温病学说融为一体,用温病方药处理疔疮走黄等坏症。5、历来中医外科以正宗、全生、心得三大派为代表,而吾吴门即占其二

更多中药材
  • 第一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消化不良,我们都知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脾和胃不能很好的工作,那么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等症状。第二排便不畅,通常来讲,如果你脾胃虚弱了,那么下边就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呢,就是大便溏薄,甚至叫做......
  •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调节饮食,这是最不花钱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用药期间干锅烧烤,路边摊小吃,烟酒辛辣,通通需要忌口,平时啊,可以选择一些既清淡又有营养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第二,就是需要调节情志,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一些事情,让自......
  • 第一,我们胃痛,胃胀,两胁胀痛,嗳气,生气的时候加剧疼痛,与情绪相关的胃部症状,那么一般与肝气郁结,肝横逆犯胃它是有关系的,这个时候需要疏肝和胃来进行调理。第二,吐酸,夫酸者肝木之位,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盛,故为酸也。明代宫廷贤的论......
  •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归脾丸的其他的作用。归脾丸是中药著名的一个方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等等的组成,它的作用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所以它主要治疗的是心脾两虚,和脾不血,主治心慌、......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用来解决脾虚脾湿、脾寒、脾积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问题。这个古方其实就是实皮散,它是由槟榔、茯苓、白术等等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决脾虚脾湿的问题。其中呢,槟榔破积,降气行滞,作用于胃和大肠经,并且有降气行水的作用。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