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

    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之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也。

    温病分为温热、湿温两大端。温热病多发于“温邪上受”,温病初起,同伤寒一样,亦多见恶风寒,其原因多释为温邪郁遏卫气,卫气不得舒展卫外而恶寒。《伤寒论》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故虽恶寒,用桂枝汤,乃以热济热,无怪乎后人之多议也。

    笔者认为,所谓温病,非温邪上受。人居天地间,外界温度往往不及体温,温热何能为邪而伤人乎!实则温病乃阳明病,故前人多有“阳明乃发温之薮”之论。其发病多素有内热,复感外寒之后,热气内蒸,寒邪外散,从而发为温病。故其立法,当先疏散其外,后清宣其内。

    试以两书原文述之。《伤寒论》曰:“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脉迟,汗出多,责之里热,微恶寒者,责之外寒,故以桂枝汤散去外寒,而后方除其里热。故《伤寒论》又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以白虎加人参汤清宣其内热。《温病条辨》承《伤寒论》之旨,开卷即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吴氏正同《伤寒论》,以桂枝汤散其外寒,又恐其力不足,乃倍桂枝之量;风寒解后,复以银翘散清宣,然胡希恕认为其力平和,故“多汗渴甚,仍须加石膏”,又得白虎汤之义也。

    不仅如此,《伤寒论》更为广博,更论述曰:“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成无几注曰:“以汗出为表未罢,故云风也。”“须过太阳经,无表证乃可下之。”《伤寒论》又曰:“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赵本注: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一言“此为风也”,一言“与桂枝汤”,正说明应先以桂枝汤散其外寒,方可下其燥屎也。

    更广而论之,《伤寒论》曰:“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则言若为风寒表实证,当据证先处以麻黄汤,而后方能着手处理阳明之里热也。

    仲景示人以规矩,阳明病虽发,外有风寒禁锢,据其表实表虚,或以桂枝汤解之,或以麻黄汤发之,而后或清之或下之。吴鞠通只立桂枝汤以解之,银翘散以清之,未及麻黄汤、承气汤,则知其去仲景亦霄壤矣。

更多中药材
  •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有效的睡眠,失眠内容很多很复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失眠的泡脚的方法,用中药夜交藤100克,加上洗脚用的足够量的水,烧开后啊煮八分钟,然后凉至40度左右,我们每天睡前泡半个小时左右。大家对夜交藤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何首......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望诊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发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气神好的表现。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滞,眼睛浑浊。所以有句话叫做,藏于内者曰精,发于外者曰神。就是说精保养得好,就好像我们平时不着急,不发怒,不乱......
  •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
  •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