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乙癸同源为何意

    中医的“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是古人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而言。乙属木,属肝、癸属水,属肾,故名。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1、生理 上:肾属水,水能生木,肝具有相互滋养的关系。肝肾同属下焦,肝藏血,紧,肝血可以转化肾精,肾精又可以滋养肝血,精血相互论,同盛同衰。肝又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动主升。肝的疏泄条在与谳节血量的功能,皆有赖于肾水的滋养。同样,肾精的再生物质来源,又必须通过肝的疏泄而入藏于肾,故说“乙癸同源”。

    2、病理上如果肾阴(精)不足,则不能滋养肝血,肝失柔养,就会出现眩晕、头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症状。这种病理现象,临床称为肝肾阴虚。若肾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可出现头痛头晕、,烦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若温邪久羁下焦,阴枯液竭,往往易导致内风妄动,若上窜脑户,则出现晕厥,若横窜经脉,则手足抽搐,这种病理现象,临床上称为水不涵木。同样,肝阳上亢,经久失治,亦可下动肾阴,而出现遣精、腰痛、耳鸣等肾虚的症状,故称“乙癸同源”。

    3、治疗上:临床中体现为肝肾同治法则。如肝肾阴的訾晕、腰酸、五心烦热等,治宜滋肾养肝并行,方如六味地黄丸、札菊地黄丸、左归丸之类。若因肾精不足,水不涵木,导致下虚上实,水亏木旺,而出现中风、眩晕,甚则厥、、抽搐者,正如叶天士所谓“肾液不营,肝风乃张”。这种动风症状,主要是因为肾阴不足,肝失所,故应滋阴潜阳以熄风,用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之类治之。所有这些都是在“乙癸同源”的理论指导下的治本之法。

    因此“乙癸同源”不但说明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而且说明了两者在治疗上也是密不 可分的。

更多中药材
  • 有一种汤,是大众非常喜爱的养生汤,它是由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三种中药熬制而成的,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熬制成汤,功效更是可以增强;具有降气消食、温化痰饮之功的方剂,用于老人中虚喘嗽,痰壅气滞之症,这种汤就是三子养生汤;那紫苏子莱菔子......
  • 关节炎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常见病,当然有很多劳动力比较重的青年朋友们也出现了关节炎疾病,关节炎的种类有很多,类风湿性的关节炎就是高发的一种,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关节炎,对于患者的伤害都比较大,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到底白芥子与花椒的功......
  • 面瘫是最近这些年高发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冬季,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注意保暖,可能因为天气寒冷,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就导致了面瘫的病发,面瘫的中医治疗办法还是非常多的,比如针灸就是其中的一种,另外中药材天南星也有治疗面瘫的效果,那么究竟天南星的......
  • 哮喘这种疾病我们都知道,如果哮喘发作的话,很有可能会伤害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大家也不要小看了这种疾病,在古代的时候出现了哮喘,人们只能依靠中医的办法来进行治疗,所以在逐步的摸索中,中医也发现了很多治疗哮喘的药物,比如款冬花,那么中药款冬花的功......
  • 现在很多朋友在出现了感冒或者是呼吸道疾病的时候,都会选择中成药物来进行治疗,因为一般来说中成药物出现的副作用比较小,而且治疗效果比较的彻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看过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材配方,其中有一味叫做前胡的药材,那么到底白前与前胡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