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理想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以颈椎及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组织对颈部脊髓、神经、血管、软组织构成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椎-基底系缺血而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该病当属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项强”、“颈肩痛”等范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大,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愈来愈受到医疗界的重视。据悉,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的庄礼兴医师等采用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30期中对此做了有关报道。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收治的3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1、治疗组:即压灸加电针组,予以压灸百会穴及局部电针法,先以万花油涂抹患者百会穴处,再以0.5g松子大艾炷直接灸,熏灸至约剩下1/3高度,有灼热感时将艾炷压熄,使热力缓缓透进穴内并向四周放射,每次5壮。灸后取俯伏位,取颈部病变椎体夹脊穴,用1.5寸毫针斜刺0.5~1.0寸,各穴得气后加脉冲电流,选用疏密波,30min/次;风池(双)用1.5寸毫针向对侧眼内眦斜刺0.8~1.0寸。以上治疗均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对照组:即单纯电针组,采用单纯局部电针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变化及K/T值。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疗组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治疗前的值分别为(442.96±164.11),(157.01±75.43)ng/L,治疗后为(144.22±127.81),(368.85±117.09)ng/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83.25±210.75),(156.39±84.15)ng/L和(198.72±141.65),(258.78±85.25)ng/L,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1,-3.2,5.92,6.27,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t=-2.19,3.13,P<0.01)。

    根据上述治疗结果,庄礼兴医师等得出如下结论:压灸百会为主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舒张血管压力的作用。据此认为,该法能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

更多中药材
  •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