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自拟方治血管性皮肤病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

    基本方

    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

    案例

    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大腿、小腿起针尖至粟粒状大紫红色皮疹,较密集分布,玻片压之不褪色20天,触之灼热。曾服激素、钙剂、维生素C等,皮疹仍反复再现。化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无异常,无腹痛关节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诊断: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活血化瘀方加味:丹参30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泽兰10克,牛膝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地榆炭10克。上方服3剂后紫癜开始消退,12剂后皮疹全消,诸症治愈。两个月后随访未发。

    过敏性紫癜是因血管壁受损,血液渗出在皮下发生瘀点或瘀斑,本例审因辨证为血热内蕴,脉络损伤,瘀滞所发。故用活血化瘀饮内服,酌入牡丹皮、生地黄、地榆炭增其清热凉血止血功效。诸药相用,使血活瘀去,紫癜消退。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王某,男,62岁。始在双踝部、小腿处起小的铁锈色苔藓样丘疹,间有紫癜性损害,后逐渐扩散蔓延至大腿伸侧、臀部,融合成大小不一斑片,并述其双下肢时有热胀痒感已年余。经内服中西药物(不详),皮疹未消。查见上述部位皮损压之不褪色,边缘不清。舌质淡紫苔少,脉涩。诊断: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活血化瘀方加味:丹参30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泽兰10克,牛膝12克,桃仁10克,玄参30克,生地黄20克,地骨皮10克,白鲜皮12克,白蒺藜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至20剂后,皮疹消退大半,热胀感消失,原方去生地黄、玄参、白蒺藜,续服20剂后,皮损完全消退。

    本例据其皮损表现,辨属风热之邪蕴结,伤阴化燥,血络灼伤。治用活血化瘀方治之,酌入生地黄、玄参、地骨皮,养阴润肤清热;白鲜皮、白蒺藜疏风止痒。使血活瘀散,脉络得通,肌肤濡润,风疏痒止,而收全功。(马建国)

更多中药材
  •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脱皮的,还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有季节性的,这个手上掉皮西医讲的原因比较多,像手癣,维生素缺乏呀,还有什么汗疱疹病毒引起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手脱皮啊。我们中医上讲,一般是心脾有热,我们在临......
  • 白术配半夏,能增强补气健脾,燥湿化痰。白术配黄芪,能益气固表,健脾燥湿。白术配当归,能够健脾益气,养血安胎。白术配白芍,能够健脾燥湿,柔肝止泻。大家记住了吗?......
  • 白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又分为生白术和炒白术之分,其炮制方法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生白术偏于燥湿利水,一般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导致的痰饮水肿。而炒白术偏于补......
  • 一、孕妇,山楂有引起子宫收缩的作用,女性在怀孕期间使用过量山楂,容易造成流产的情况,所以孕妇最好不要吃。二、胃溃疡患者,山楂属于酸性食材,对于胃部不健康的患者,食用过多容易导致胃中的酸度增加,从而加重胃溃疡。三、气虚患者,消食药物都有耗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