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闫润茗

    交叉取穴法是传统针灸疗法中的一种,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阎润茗教授在运用和研究交叉取穴法治疗疾病方面,有着自己独到和深刻的体会,而且她还将这种传统方法赋予了新的内涵。

    传统针灸治病,一般是先辨明疾病在何脏何经,然后按照脏腑经络和腧穴的相互关系,采取循经取穴、局部取穴或邻近取穴等方法,来确定处方的。不过,北京西苑医院的闫润茗教授却独辟蹊径,使交叉取穴法的前人尝试成为了自己的擅长。

    1942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的闫润茗,并没有马上悬壶应诊,作为一名女中医,她又用了五年的时间投身于两位名医门下。这种学习又因为她为母亲的一次治病而使她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医用药有“汗、下、吐、和、温、清、补、消”八法之说。闫润茗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以后,研究出了“针灸八法”。

    把这用药的八法运用到针刺的八法上,你比方说,这个汗法就是出汗,第一个是汗,那汗用什么呢?你比方说感冒发烧那是不是用药的话,也得让他出汗,现代医学也是,也让他出汗才能让他烧退下来。那用药也这样,用针也是,用针的话,我可以用什么,我可以用大椎,用曲池用外关,这样配合起来就可以治。

    患者:我觉得可能是在我看的里头效果最明显的,全身的症状就是出汗。第三次,扎第三次以后,我就有汗了,以前就不出汗的。一个疗程以后,我觉得全身症状很明显的减轻了。

    闫润茗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潜心学习中医针灸的行针方法,但她并没有拘泥于其中,而是在学习历代名医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比如对于传统的左有病而右侧医的行针方法,闫润茗在其中又注入了新的内容。

    我这个交叉取穴就是说四肢穴总是左右,你比如头疼,老是头疼的话,头疼是在中间或者是阳明经头疼,那我这边取合谷,左边取合谷,右边的话,我可以取太冲,可以这样,那同时,我也可以换过来,这边的合谷换到这边用去,所以总是,只要四肢穴,就取一个穴,还是交叉。

    患者:他原来不会发音,舌头伸不出来,闫主任看了以后,拿纱布把这个舌头拽出来了,还扎了四针。等闫主任走了以后,还没到家,他就给闫主任打电话,他会发音了,当时就没扎腿,第二次闫主任给扎腿扎了八针,这八针扎完了以后第二天他就会站起来了,慢慢腾腾就能走了。

    交叉取穴法虽然是源于古时的一种针灸方法,但在闫润茗的手中,它不仅得到了发扬,而且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闫润茗在这几十年来出访了十多个国家。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工作时,她曾经为一个失语二十多年的牧民解除了痛苦。

更多中药材
  • 湿热体质年轻人比较多,多见于长青春痘这类人。它表现在口苦,口干,并且面垢油光啊,就是面部和头发有油,并且身体困重,形态呢是中等的,这类体质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心急,心情比较烦躁,这湿热质我们这个年轻的比较多一点。......
  • 痰湿质比较多见,我们常见的胖人,肥胖的人。痰湿体质症状表现为:口粘多痰,腹部肥满,肚子比较大,面色油腻,并且头发一面色油腻,性格比较稳重,这个舌苔厚腻,舌苔是黄色的,厚厚的白白的腻的,并且这些人喜欢吃甜食,喜欢吃肉类这些东西。......
  • 阳虚质对应阴虚质,阴虚质最大特点是口渴。表现为,口燥咽干,手足辛热,并且形体偏瘦,大便干结,还有这个情绪方面,情绪比较急躁。这些就是阴虚质的总体特征。......
  • 阳虚质主要表现是怕冷,这个比较多见,特别是女性同志比较多见,怕冷一族,它表现是畏寒肢冷,肌肉松软,精神不振,还有性格内向。阳虚质这个病比较特点的就是,在暖和的天气时,别人穿短袖,他戴着棉帽子,穿着棉衣,怕冷是阳虚质的典型表现。......
  • 气虚质在临床表现就是乏力,我们首先看病人没劲乏力,就是气虚质。它的表现主要是乏力自汗,肌肉松软,气短懒言,精神不振,并且这些人性格比较内向,这是气虚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