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着

    据悉,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的王秀珍医师自1996年8月至2003年8月间,对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2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3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根据病情应用适量的狄戈辛、长托普利、双氢克脲塞等,并加用中药强心汤。其方由人参、制附子、桂技、丹参、麦冬、生白术、五味子、当归、炙甘草、生姜、焦神曲、生麦芽、大枣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腹胀加乌药、厚朴,恶心加陈皮、半夏,失眠加枣仁、茯神,便秘加大黄,便溏易生白术为焦白术,加炒木香,下肢水肿甚加猪苓、茯苓、葶苈子,汗多加龙骨、牡蛎。上药煎汁两次,共取汁约5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对照组依据患者病情单用上述西药,不再用中药及其他中成药,两组疗程均为30天。治疗前后详细记录各种症状和体征,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经上法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68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52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4%。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悸”、“虚劳”等范畴。王秀珍医师体会到,该病的病理性质为心脏的气、血、阴、阳俱虚,但以阳气亏虚为主,常兼见水饮凌心之候。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脉瘀阻,则见心悸、紫绀。心阳虚损,伤及肾阳,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见浮肿、尿少。据此,王秀珍医师认为,治疗上应以温补心阳、化气利水、活血化瘀为主。以上所用强心汤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功。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强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更多中药材
  •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第一个,就是劳累过度,主要是指重体力劳动者,还有久站久立久坐的这些人,通常重体力劳动者,要搬重物,那么这个腰就要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个腰椎,还有周围的肌肉造成损伤,那平时工作的时候,需要带上相应的护具,来保护这个腰部,久坐久立的人应该适......
  •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血管堵没堵,总会想很多办法去验证它,我们现在讲的常见的冠心病应该是冠脉堵塞50%以上才能确诊,那么一般出现症状,在75%以上,这个时候才考虑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毕竟,还是有一些创伤和风险的,这个下完支架之后,暂时的血管......
  •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
  • 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