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褐丸子

    《活幼口议》卷十七:褐丸子处方

    萝卜子2两(微炒),陈皮(去白)1两,青皮(去白)1两,京三棱(炮)1两,黑牵牛1两半(半炒半生,煿尤佳),蓬莪术(炮)1两,胡椒半两,木香1分。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阴阳不和,脏腑怯弱,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呕逆气急;或肠鸣泄泻频并,腹中冷痛,食症乳癖,痃气痞结,积聚肠胃,或秘或利,头面肿满。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煎萝卜汤送下。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七《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褐丸子处方

    走石、金线重楼、郁金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用猪胆1个,倾出一半,留一半,盛药在胆内,煮令熟,放冷,于乳钵内细研,入牛黄、麝香各少许,用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惊疳。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百一》卷十九:褐丸子处方

    萝卜子(炒)1两,莪术(炮)1两,胡椒半两。

    制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伤食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萝卜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十九《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张涣方:褐丸子处方

    萝卜子1两半(炒),黑牵牛1两(炒),胡椒1分半,木香1两,蓬莪术(湿纸裹,煨)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气,腹胀如鼓,及奶癖、食癖。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仙人骨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张涣方《得效》卷十二:褐丸子处方

    萝卜子(炒)1两,陈皮半两,青皮半两,好槟榔半两,黑牵牛(取仁,半生半炒)半两,北五灵脂半两,赤茯苓半两,蓬莪术(煨)半两。

    制法

    上为末,飞罗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因虚中有积,疳积肿胀,腹肚紧胀,头面虚浮。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紫苏、桑白皮煎汤送下。

    摘录《得效》卷十二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铜器中和匀,微火熬令可丸。如鸡头大。功能主治蛲虫在胃,令人渐羸。用法用量每服1丸,宿勿食,空腹温酒送下,虫未下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 《圣惠》卷五十九:艾叶丸别名伏龙肝丸处方艾叶1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木香1两,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芩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痢,......
  •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艾叶散处方鹤虱、艾叶、榼藤子、白胶香各等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漏疮。用法用量用瓦饼子内烧烟,熏患处。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三:艾叶散别名艾香散处方艾叶半两(微炒),黄连半两(去须,微炒),木香半两,当......
  • 处方艾叶(挼令碎)。功能主治中恶,遁尸,心腹及身体痛甚不知痛处,手摸按之,即知痛处,短气不语。用法用量着痛上,令厚2寸,以熨斗纳着灰火熨艾上,令热透,如冷即再熨之。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
  •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艾叶汤处方艾叶3两,阿胶3两,芎藭2两,当归3两,甘草1两。功能主治妊娠2-3月至8-9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下。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消,分3服,日3次。摘录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