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豁达勤劳针线求乐

    百岁老人邹德珠的养生之道

    居住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吉利巷6号的邹德珠老人,生于1902年4月1日。年届102岁的她满头白发,眼睛略有近视,但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至今没患过什么老年病。令人称奇的是,老人如今还能飞针走线。

    笔者在大连采访过一百多各百岁翁妪,如今尚能飞针走线的仅此一人。探其养生之道,老人笑了笑一言以蔽之:“爱玩针线,自找乐趣。”

    在旧社会,邹德珠老人凭着“豁达勤劳,针线求乐”的可贵心态,历经了数不尽的苦难和坎坷。她年轻时心灵手巧,学会了织布、绣花、织发网等手工活儿。尤其做绣花鞋是她的绝活,手艺精湛,技压群芳,众妇自叹不如。老人对过去的事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那些年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下顿。她与村姑们凑在一起飞针走线,说说笑笑,乐上一阵,也忘了那些杂七杂八的揪心事儿。

    解放后,她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也经常遇到一些不顺眼、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每当这时,她仍然飞针走线,自找乐趣,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前几年,老人经历了丧夫之痛,老伴先她走了。然而老人没有过度沉浸在悲痛之中,她或走到户外,找几个老姊妹说说心里话,宣泄抑郁不快的心情;或拿起针线,目不转睛,集中精力于手艺,以此转移情绪,从悲伤中尽快解脱出来。

    现今,已102岁的邹德珠老人依然钟情她的针线活,戴上眼镜,摆开架式,飞针走线,乐此不疲。若邻居家的小宝宝要过“百天”,或孩子要过生日时,她会找来布料,在小胸兜上绣上花鸟和“长命百岁”。有时,老人还把自己的手工品赠送给一些年轻妇女,在邻居们的赞扬声中,她的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说:“我一拿起针线,就忘记了孤独和寂寞,我的快乐离不开针线。”

    老寿星从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飞针走线是一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健身锻炼,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有益健康,长期坚持下来,老人能健康地活到一百多岁,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文/靳冬

更多中药材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